西古城
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凤阳府凤阳县:“西古城在府治东十八里临淮之西,盖南北相争时军垒也。”
②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北八里,即临淄故城。稍东又有东古城。
③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澂江府河阳县:西古城“在县治西。元时筑,遗址犹存”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和龙市北部。属西城镇。人口400,多朝鲜族。据考,古城为唐渤海大兴六年至二十年(742—756年)为渤海王都;又为渤海国中京显德府城垣遗址。松老公路经此。
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凤阳府凤阳县:“西古城在府治东十八里临淮之西,盖南北相争时军垒也。”
②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北八里,即临淄故城。稍东又有东古城。
③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澂江府河阳县:西古城“在县治西。元时筑,遗址犹存”。
村名。在吉林省和龙市北部。属西城镇。人口400,多朝鲜族。据考,古城为唐渤海大兴六年至二十年(742—756年)为渤海王都;又为渤海国中京显德府城垣遗址。松老公路经此。
北宋崇宁五年 (1106) 改乌鸡三岔新砦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北。金属新会州。元初属会州。至元七年 (1270) 省入会州。
即今广东阳江市西南闸坡港。明时为防御倭寇要地。
在今河南濮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清丰县: 金堤驿,“ 《志》 云: 县南四十五里有金堤,南接开州,北接南乐县境。汉成帝时,王延世运土塞河,自金堤增筑之,置驿于其上,因以金堤为名”。
1935年改思林县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镇。1951年并入平果县。旧县名。1936年由思林县北部、恩隆县东北部、都安县西南部及果德县东北部合置,治平治乡榜圩(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)。因县
即浦口市。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。
在今四川达川市南二里翠屏山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9达州: 戛云亭 “在南山。元稹为司马时立。下瞰江流,周览城邑”。今亭清嘉庆间重建于山之西岭,为三层八角形,高12.5米。
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北溪南镇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
①在今江苏盐城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一》: 盐河 “上流会大踪诸湖之水,东流经县西会串场河, 又东出石、 天妃二口, 汇新洋港入海”。② 一名咸河。在今甘肃环县北部。《寰宇记》 卷3
明代海西女真。分布于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以西、辽宁辽河上游以东地。分为四部: 北曰乌拉,西曰哈达,东曰叶赫,南曰辉发,皆以河得名。万历年间先后为后金所灭。
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北。主峰塔山海拔719米,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湖州府: 莫干山 “在府西南百五十里。上有铸剑池,旁有磨石,相传吴王铸剑处,亦曰莫邪山”。在浙江省德清县西部。相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