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路道
1913年置,属福建省。治龙岩县(今福建龙岩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宁化、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漳平、华安、长泰、龙海以西地区。1914年改为汀漳道。
1913年2月以清末汀漳龙道区域置,治龙溪县(今福建漳州市)。属福建省。辖龙溪、长汀、宁化、上杭、武平、清流、连城、归化、永定、云霄、漳浦、南靖、长泰、平和、诏安、海澄、龙岩直隶州、漳平、宁洋等厅州县。辖区相当今福建省龙岩市全境和三明市南部。1914年6月改名汀漳道。
1913年置,属福建省。治龙岩县(今福建龙岩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宁化、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漳平、华安、长泰、龙海以西地区。1914年改为汀漳道。
1913年2月以清末汀漳龙道区域置,治龙溪县(今福建漳州市)。属福建省。辖龙溪、长汀、宁化、上杭、武平、清流、连城、归化、永定、云霄、漳浦、南靖、长泰、平和、诏安、海澄、龙岩直隶州、漳平、宁洋等厅州县。辖区相当今福建省龙岩市全境和三明市南部。1914年6月改名汀漳道。
一作大鳌山。别名游山。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太平县“尚书山”条下:“又西南十里为大鳌岭,高二百丈,亘三十里。别名游山。”
即桐溪。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分水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桐庐县: 桐庐江 “源出杭州于潜县界天目山,南流至县东一里入浙江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5分水县: “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。”即“桐江”。
①西晋末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更楼镇西北古城。后废。南朝宋元嘉中复置,为宋熙郡治。隋属信安郡。唐属端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。②北周改平周县置,属平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。隋开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硖州置,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长阳、远安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峡州府。元至元十七年(12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麓、钱塘江滨。《宋书·孔觊传》: 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,吴喜“进军柳浦……自柳浦渡,趋西陵”。《南齐书·沈文季传》: “ (唐) 寓之进柳浦,登岸,焚郭邑。” 即此。隋、唐
在今云南武定县西狮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州》:龙隐台“在州西八里,狮山之岭。孤峰入云,两石相抱, 中容数人。世传明建文帝隐此,故名”。
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村。《明太祖实录》卷142:洪武十五年二月壬戌载,“胡里改至乐浪古隘口一百七十里,乐浪古隘口至乞列怜一百九十里”。
三国魏洛阳楼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太和三年(229),“改平望观曰听讼观。帝常言‘狱者,天下之性命也’,每断大狱,常幸观临听之”。本名平望观。北魏置,在今河南省洛
东汉置,属张掖属国。约在今甘肃高台县境。后废。
即今甘肃东南部藉河。源出甘谷县西南,东流经天水市入渭河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4: 藉水“一名洋水,今名峄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