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观州

观州

①隋开皇九年(589)置, 治所在东光县(今河北东光县)。大业初废。

②唐武德元年(618)改九门郡置。治九门县(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一带。五年(622)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弓高县(今阜城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、景县、吴桥、东光等县地。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金大安年间曾改景州为观州, 以避章庙讳。

④北宋大观元年(1107)改南丹羁縻州置,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东北。四年(1110)移治高峰砦(今南丹县东南新州)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)废为高峰砦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置,治东光县(今属河北)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治弓高县(今河北东光县西北)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又废。金大安年间改景州复置,治东光县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徙治今景县城。至元二年(1265年)仍名景州。(2)唐武德元年改九门郡置,治九门县(今河北藁城市西北)。五年废。(3)北宋大观元年(1107年)改南丹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。四年移治今南丹县东南高峰坳。属广南西路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、凤山、东兰三县及天峨县东部、巴马瑶族自治县北部地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复名南丹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河堡

    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福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 福河堡在 “府东南四十五里福河滨。嘉靖中,乡人以福河系各港之要害,筑土城以防倭寇,寻置官兵戍守”。

  • 铜钱关

    ①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北一百五里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 卷36竹溪县: 铜钱关 “嘉庆间总兵王凯、参将林泰带兵驻守”。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一百八十里。地处鄂陕交界,为古代交通要冲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南部

  • 娄江

    ①原太湖尾闾之一,又名下江。晋顾夷 《吴地记》、庾阐 《扬都赋注》 与唐张守节 《史记正义》等,皆以此为 《尚书· 禹贡》 三江之一。故道自今江苏苏州市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,东北大致循今娄江及

  • 大宁墟

    一作大凝墟。即今广西贺县东北百二十里大宁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木克得赫

    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黑瞎子岛的城子山头上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“木克得赫”。

  • 安南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在江西坡(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)。二十五年(1392)迁尾堡(今晴隆县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安南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

  • 隘口岭

    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太湖县: 隘口岭 “在县西北二百里,接英山县界”。古为通往湖北的隘口。

  • 丰水

   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灵县:丰水“《志》云,源出县南二十里之天井山,伏流至城东南。平地有一山,山下乱泉涌出,东流为葫卢河”。②即泡河。在今江苏丰县北。自山东单县流入境,东入沛县界。

  • 新开口堡

    明宣德十年 (1435) 筑,属万全右卫。在今河北万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右卫:新开口堡“其宁远、德胜、镇湖等墩台为最冲,口外榆林庄一带属部驻牧处也。《边防考》: 堡逼近外境,向来屡被侵犯

  • 风陵渡

   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二里风陵渡镇南,黄河渡口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风陵渡“在永济县南六十里风陵关下,黄河北岸”。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。黄河奔腾南泄转而向东的拐角,是晋、陕、豫三省交通要冲。郦道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