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象鼻山

象鼻山

又名漓山、沈水山、象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临桂县: 漓山 “山魁然拔起,横障江上,郡人名为象鼻山。以山突起水滨,形如象鼻也。明初围静江,别将朱亮祖屯于东门象鼻山下。即此”。


(1)又称象山,古称漓山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内阳江和漓江汇流处。山状似巨象伸鼻吸水,故名。西麓有登山盘曲山道。山顶平展,北端有明代的普贤塔,远看似宝瓶,又似一柄插在象背上的剑,故有宝瓶塔、剑柄塔之称。山下有水月洞,是由象鼻与象身形成的圆洞,江水贯流,可过小艇。宋代蓟北处士在此有《咏月夜》诗:“水底有明月,水上明月浮。水流月不去,月去水还流。”据记载,洞旁原有唐代云崖轩、宋代朝阳亭,已不存。洞内外崖壁上有历代石刻50余件,其中多为宋人题刻。南宋诗人张孝祥的《朝阳亭诗并序》、范成大的《复水月洞铭并序》、陆游的《诗札》等,都极珍贵。是桂林市内游览胜地。(2)即“一天门山”。

象 鼻 山


猜你喜欢

  • 得胜陀

    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北徐家店乡石碑崴子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会宁县: “有得胜陀,国言忽土皑葛蛮,太祖誓师之地也。” 大定二十四年(1184),世宗春猎于此,为追记太祖誓师伐辽之地,次年立《大金得胜陀碑》于

  • 广运潭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浐河西岸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》:开元中,长安令韦坚兼水陆运使,“坚治汉、隋运渠, 起关门抵长安, 通山东租赋。……又于长乐坡濒苑墙凿潭于望春楼下,以聚漕舟。坚因使诸舟各揭其郡名,陈其土

  • 界河

    ①古名博水。即今河北清苑县南九龙河。源于望都县南,东流至清苑县西南与龙泉河相汇,称青水河,东北入滱水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 熙宁五年(1072),赵忠政言: “界河以南至沧州凡二百里,夏秋可徒涉,遇冬

  • 平阳州

    元元贞元年(1295)改平阳县置,属温州路。治所即今浙江平阳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名平阳县。元元贞初升平阳县置,治今浙江省平阳县。属温州路。为散州,不辖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。

  • 锡林郭勒盟

   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年间,先后将归附的蒙古乌珠穆沁部、浩齐特部、苏尼特部、阿巴噶部、阿巴哈纳尔部编为十旗,共为一盟。会盟地定于阿巴哈纳尔左旗境内的锡林郭勒,故名。隶理藩院,并受察哈尔都统

  • 楚辉

    一作曲惠。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曲惠乡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5: 楚辉 “在乌沙克塔勒西五十里,察罕通格西南七十里。有城垣,西距哈喇沙尔城一百二十五里。自乌沙克塔勒、察罕通格南北两道至此会而为一”。

  • 楚门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松门卫。在今浙江玉环县东北二十二里楚门镇。《明史·朱亮祖传》: “徇下瑞安,复败 (方) 明善于盘屿,追至楚门”,即此。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 废。玉环营设把总驻

  • 太白岩

    亦名绝尘龛。在今四川万县市西之西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9万州:“绝尘龛在西山石璧间,幽人胜士之所游览,有唐人题记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万县“天城山”条下:“县西三里有西山。上有太白岩, 以李白名。岩下有

  • 白抵城

    一名廖城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白抵城“高千仞,四面绝壁,上广十余里。建炎间土寇廖彦据此为城”。

  • 阿古河卫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阿古河流域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