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阳县
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)改浈阳县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南齐复改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又改为贞阳县,属广州。十六年(596)废入曲江县。唐初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)又改为浈阳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年)改浈阳县置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属始兴郡。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又改名贞阳县,属循州。十六年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年)复名浈阳县。
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)改浈阳县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南齐复改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又改为贞阳县,属广州。十六年(596)废入曲江县。唐初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)又改为浈阳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年)改浈阳县置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属始兴郡。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又改名贞阳县,属循州。十六年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年)复名浈阳县。
①隋开皇五年 (585) 置,治所在石城县(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县坝场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。大业二年(606) 废。②隋大业初改亭州置,治所在盐水县 (今湖北长阳土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 “渠水又枝分,夹路南出,径太尉、司徒两坊间,谓之铜驼街。旧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。陆机云: 驼高九尺,脊出太尉坊者也。” 《太平御览》 卷168引
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灵川县: 高镇山在 “县西南二里。古名大象峰,一名大藏。其下有潭,横浸山腹,名象潭。其形三折,又名之潭。宋宝祐间改名高镇岭。元至正间,大藏山崩,
清置,在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卧虎镇之白菜村。为黑龙江至盛京(今辽宁沈阳市)驿站之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,“察伦霍多克,三十五里至白彩站”。
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,改毗陵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丹徒县 (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丹徒镇)。东晋太兴初 (318) 移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义熙九年 (413) 移治晋陵县 (今江
西魏废帝元年(552)置,属绥州。治所在开疆县(今陕西米脂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佳县、吴堡和米脂县北部、横山县东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西魏置,治抚宁县(今陕西米脂县龙泉河侧)。属绥州。辖境相
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南南故邑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石邑故城在恒州鹿泉(今鹿泉市)南三十五里。”西汉属常山郡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移治
即今广西钟山县东南羊头镇。清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20:富川县南“拐子塘三十里至羊头塘”。
在今云南富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富民县: 洟札郎水在 “县东北十里。西入大溪”。
即栖鸡城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北宋曾公亮《武经总要前集》卷20:茂州“西北陆行至吐蕃栖鸡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