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春秋时鲁邑。有二: (1)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。亦称西郓。《春秋》: 成公四年 (前 587),“冬,城郓”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六年 (前575),“九月,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。公还,待于郓”。杜注:“郓,鲁西邑。东郡廪丘县东有郓城。” (2) 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。《春秋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),“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”。又,成公九年 (前582),“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。庚申,莒溃。楚人入郓”。鲁襄公十二年 (前561),“莒人伐我东鄙,围台。季孙宿帅师救台,遂入郓”。《左传》: 昭公元年 (前541),“季武子伐莒,取郓”。皆此。故 《左传》 称: “莒、鲁争郓,为日久矣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23沂水县下引《十三州志》 说: “有东、西二郓。鲁昭公所居者为西郓,在兖州东平郡是也; 莒与鲁所争为东郓,即此县是也。”


古邑名。春秋鲁邑,其地有二: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。鲁文公十一年(前616年),季孙行文率军所筑。鲁、莒屡次争夺,后属莒,称东郓;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。鲁成公三年(前588年)鲁成公所筑,称西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浮槎山

    又名浮阇山、浮巢山。在今安徽肥东县东,与巢湖市接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慎县: “浮阇山亦名浮槎山,在东南四十五里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 卷48庐州: 浮槎山 “在梁县东南三十五里。按 《隋志》云,有浮阇

  • 达建寺

   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塔藏乡(达基寺)。《清一统志·松潘直隶厅》:“潘州营在厅北四百八十余里。即潘州故址。……其南一百八十余里,地名达建寺,距黄胜关一百二十里,为潘州黄胜适中之地,亦设官兵戍守。”

  • 浚州

    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升通利军置,治所在黎阳县 (今河南浚县东)。金皇统八年 (1148)改为通州。天德三年 (1151) 复为浚州。元初省黎阳县入州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降为浚

  • 高塘郡

    ①南朝梁置,属晋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宿松县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高塘县。②南朝梁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高塘县 (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半塔镇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来安县地。北周时废。南朝梁置,治高塘县(今安徽宿松

  • 新化州

    明弘治八年 (1495) 改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二十六里新化。万历十九年 (1591) 改属临安府。清康熙五年 (1666) 废入新平县。明弘治八年(1

  • 大姑岭镇

   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虞桥镇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虞桥村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阳湖县图: 东南有虞桥镇。

  • 富仁州

    即当仁州。富为当之讹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

  • 南宫岭

    在今广东高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: 南宫岭在 “府南一里。山形园秀,下临江”。

  • 邓川县

    1913年改邓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,沿用至今。”19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