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郾城县

郾城县

隋开皇五年 (585) 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五里古城。十六年 (596) 为道州治。大业初属颍川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道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豫州。开元十一年 (723) 移治今郾城县。后属许州。北宋属颍昌府。金属许州。清属许州直隶州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中部。属漯河市。面积943平方千米。人口91.9万。辖11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周、春秋为胡国地。战国为郾邑。西汉置郾县,治今河南省郾城县城西南古城村,属颍川郡。东汉、三国魏、晋因之。东晋废。隋开皇五年(585年)置郾城县,属许州。明《嘉靖许州志》:郾城县“本古郾子国,故名”。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因遭水患,郾城县徙治溵水北(即今郾城县城),属豫州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置溵州;长庆元年(821年)废溵州,县属许州。宋属颍昌府。金属许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许昌专区。1960年废郾城县入漯河市,1961年复置郾城县。1969年属许昌地区,1986年属漯河市。地处黄淮平原,颍河、沙河、澧河、汾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、花生、烟叶、油菜籽等。有轧辊、啤酒、化肥、造纸、水泥、化工等厂。京广、漯宝、漯周等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、洛界、漯叶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许慎墓、傅庄遗址、文庙大成殿、召陵故城、彼岸寺经幢、化身台、凌云台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臧家桥

    又名通济桥。即今河北献县北十里臧桥乡。清乾隆 《献县志》 卷 1: 通济桥 “即臧家桥,县北十里。顺治十八年建木桥,长十五丈”。

  • 固河镇

    一作涸河镇。北宋置,属高唐县。即今山东高唐县东北固河镇。即今山东省高唐县东北涸河。北宋属博州。金因之。后废。

  • 灵鸟山

    一名鸺山。又名凤凰山。简称凤山。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二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4休宁县:“本吴孙权之所置也。按《吴图》云,吴割歙县西川分置休阳县,在此县之西二里杨村东三里灵鸟山上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灵

  • 周代国名。姜姓。春秋时为齐所灭。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纪台乡。《左传》:隐公元年(前722),“八月,纪人伐夷”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“剧,有纪亭,古纪国。”古国名。西周封国,姜姓。在今山东省寿光

  • 中山靖王墓

   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三里陵山主峰东坡。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之墓。1968年发掘,墓葬凿山为陵,依岩建墓,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。墓室规模宠大,随葬品豪华奢侈,两墓共出土文物一万多件,其中最著名的有

  • 义塘郡

    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莒州。治所在黄郭戍(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城里)。北齐移治古辟阳城(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赣榆县北部、山东莒南县及莒县南部地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武定七年(5

  • 铁门

    即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铁门关。《晋书·四夷传》: 张骏遣杨宣讨焉耆,宣部将张植 “进屯铁门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新安县西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陈德才率太平军大败清将杨飞熊于此。

  • 邵阳县

    ①西晋改昭阳县置,属邵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。南朝梁省入邵陵县。②东晋太宁元年(323)改邵武县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。明嘉靖《邵武府志》卷2:“郡有樵岚山,樵水出焉。治在其阳,故曰邵阳

  • 马沙窝

    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。清光绪年间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曾在此设立拳场,积极宣传“灭洋”主张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。清光绪年间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曾在此设立拳场,宣传“灭洋”主张。

  • 枹罕镇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置,即今甘肃临夏市。太和十六年 (492) 改置河州。古镇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夏市。太和十六年(492年)改为河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