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鄂托克旗

鄂托克旗

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中旗。旧属绥远省,1949年迁驻乌兰哈拉嘎苏镇 (简称乌兰镇)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“鄂托克”,蒙古语意为 “营” 或 “部”,是元、明两代蒙古 “万户”下设行政建制的名称,即 “千户”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。属鄂尔多斯市。面积2.15万平方千米。人口9.1万。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等民族,其中蒙古占22%。辖2镇、7苏木、6乡。旗人民政府驻乌兰镇。鄂托克,蒙古语意为“营盘”,为明代鄂尔多斯(万户)之鄂托克(千户)游牧地,后演变为旗名。明天顺年间蒙古族入牧,正德年后属鄂尔多斯万户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以扣克特、锦巴固沁、乌拉特、唐古特等部为主,划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,俗称鄂托克旗。扎萨克初驻锡拉布里多淖尔,属伊克昭盟。民国时沿用清制,实行蒙、汉分治。1930年沿黄河东岸地设沃野设治局,属绥远省。1941年废,与杭锦旗垦区合置陶力民办事处。1950年撤销办事处,成立鄂托克旗,旗治乌兰镇,属伊克昭盟。1954年绥远省撤销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1955年析旗地置盟属桌子山矿区办事处。1958年撤销,改置桌子山矿区,复归鄂托克旗。1958年置海勃湾市,1959年复属伊克昭盟。1976年海勃湾市划入乌海市。1980年析南部分置鄂托克前旗。2001年改属鄂尔多斯市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,毛乌素沙漠西北部。属中温带干旱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骆驼。良种有阿尔巴斯山羊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糜黍、豆类、向日葵、马铃薯等。矿产有煤、石灰石、石英、石膏、耐火黏土等,东南部湖泊产碱、盐、芒硝等。工业以采煤、碱、盐为主,并有建材、皮毛加工、民族用品、农牧机修理、电力、制碱等。109国道、乌达、乌敖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百眼窑、百眼井、烽火台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荡阴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汤阴县。《水经· 荡水注》: “县因水以取名也。” 东汉建安十七年 (212) 改属魏郡。东魏天平初并入邺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汤阴县。属河内郡。东汉建安十七年(

  • 新处县

    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北。《后汉书·陈俊传》: 光武初,陈俊 “封新处侯”。即此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北。属中山国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棉花坡

    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北四里棉花坡乡。1916年蔡锷护国军与袁世凯北洋军激战于此。指挥这次战斗的是护国军三支队长朱德,彻底打跨三倍于己之敌,取得讨袁重大胜利。诗人吴芳吉 《护国岩词》云: “棉花坡上贼兵满,

  • 大报恩寺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。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,名长干寺。南朝梁为阿育王寺。宋为天禧寺。元为慈恩旌忠寺。明永乐十年(1412)重建,赐额“大报恩寺”。该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,现仅存部分殿基和寺

  • 谷神山

    即谷城山。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45谷城县:谷神山“在县西十里。上有石城,号曰谷神山”。

  • 平乐

    即今广西凤山县西南平乐瑶族乡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设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西南部,西邻凌云县。平乐瑶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0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设巡检司治此。土地革命

  • 三重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三重市。原为三重埔,为高山族平埔人渔猎区。1945年设三重镇。1962年升为县辖市。

  • 东镇城

    高昌国置,在今新疆鄯善县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)于此置蒲昌县。高昌国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年)置蒲昌县于此。

  • 水眼

    即今云南施甸县北水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水眼土巡检司。

  • 临潼城

    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北潼郡村。东魏置临潼郡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通元年 (527),“五月, 丙寅, 成景㑺攻魏临潼、 竹邑, 拔之”。 胡三省注: “魏置临潼郡,治临潼城。据 《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