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鄱阳县

鄱阳县

西汉以番阳县改名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波 阳县东北古县渡镇。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孙权于此置鄱阳郡。三国吴赤 乌八年 (245)徙治吴芮故城 (今波阳县)。晋属鄱阳郡。南齐复为郡治,梁为吴州治。隋为饶州治,大业初为鄱阳郡治。唐复为饶州治。元为饶州路治。明为饶州府治。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57年改名波阳县。


在江西省东北部,西临鄱阳湖,北邻安徽省。属上饶市。面积4215平方千米。人口137.6万。辖14镇、2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鄱阳镇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置番县,治今县东北古县渡,属九江郡。西汉以治番水之北,名番阳县,属豫章郡。东汉作鄱阳县,建安十五年(210年)属鄱阳郡,为郡治。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年)徙治吴芮故城(今鄱阳镇)。南朝梁为吴州及鄱阳郡治。隋初为饶州治,后为鄱阳郡治。唐、宋为饶州治。元为饶州路治,明、清为饶州府治。1912年废府留县,属江西省。1914年属浔阳道,1927年属江西省。1949年先属鄱阳专区,并为专署驻地,后属乐平专区,继则属浮梁专区。1952年属上饶专区。1957年改名波阳县。1970年属上饶地区,2000年属上饶市。2003年复改鄱阳县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部,境北及东部为低山丘陵。昌江、乐安江在鄱阳镇汇合后称饶河,往西注入鄱阳湖。有滨田、军民二座大型水库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大豆、油菜籽、花生、烟叶等,为全国商品棉、优质大米、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籽、芝麻生产重点县。特产银鱼、甲鱼,并盛产白莲、芡实。矿产有煤、铅、锌、萤石、瓷土等。工业有机械、造船、煤炭、陶瓷、磷肥、水泥、化工、食品、酿酒、水产加工等。有景湖、田乐、碧石等公路,信江航道经鄱阳湖上溯赣江,下入长江。名胜古迹有芝山、东湖、永福寺塔、府文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渭堡

    北宋熙宁元年 (1068) 改擦珠堡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。熙宁五年(1072) 割隶通远军,改为通渭砦。

  • 护密勒城

    指护密国都城。在今阿富汗东北喷赤河西岸之伊什卡希姆。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天宝六载(747),高仙芝伐小勃律,“至特勒满川,即五识匿国也。仙芝乃分为三军:……仙芝与中使边令诚自护密国入,约七月十三日辰

  • 固尔图

    即今新疆乌苏县西二百里古尔图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 卷2库尔喀喇乌苏: 固尔固台 “西至精河所属之托多克台六十里”。

  • 酉阳水

    即小酉溪。在今湖南沅陵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》:酉阳水“在沅陵县西二十里。源出小酉山,东北流入酉水”。

  • 望云 (雲) 关

    明置,在今四川广元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广元县: 望云关 “在县北五十五里。山势高耸,与云霞相望”。

  • 通梢关

    明初置,属平凉县。在今甘肃平凉市东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凉县: “东有通梢关。”

  • 生达

    在今西藏生达县驻地。藏语意为背阴口。旧属西康同普县,1960年后划归江达县。1983年设立生达县。集镇名。在西藏自治区江达县西北部。生达乡人民政府驻地,人口400。生达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,意为“

  • 官河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官河 “源出昌平县一亩泉,分为二流: 一曰官河,流入宛平合高梁河; 一曰双塔河,经双塔店入榆河”。②即古邗沟。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

  • 歇浦

    即黄歇浦。今上海市境黄浦江之别称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一》: 黄浦江 “战国时楚黄歇凿其旁支流,因称为黄浦,亦称春申浦”。按长江下游以南地区港浦传说甚多,多出于黄歇开浚,例如浙江吴兴黄浦,江苏江阴申港、

  • 大索

    古城名。又作大栅。即汉时索城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(452年),“鲁爽与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战于大索,破之”。胡三省注:“杜预曰:成皋东有大索城。京相璠曰:京县有大索亭、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