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安县
三国吴改重安侯国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县 (西渡镇) 北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 复置,属衡州。七年 (624) 又废。
古县名。东汉永建三年(128年)改钟武县置,治今湖南省衡阳县西北。后置侯国。三国吴复为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衡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七年又废。东汉至南朝宋属零陵郡,齐至陈属湘东郡。唐初属衡州。
三国吴改重安侯国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县 (西渡镇) 北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 复置,属衡州。七年 (624) 又废。
古县名。东汉永建三年(128年)改钟武县置,治今湖南省衡阳县西北。后置侯国。三国吴复为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衡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七年又废。东汉至南朝宋属零陵郡,齐至陈属湘东郡。唐初属衡州。
唐忠州刺史白居易建,在今四川忠县城西南隅。白居易 《长庆集》 卷18 《荔枝楼对酒》 诗云:“荔枝新熟鸡冠色,烧酒初开琥珀香。欲摘一枝倾一盏,西楼无客共谁尝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 卷61咸淳府:荔枝楼 “
在今河南孟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汉中平五年(188),“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”。胡三省注:“《帝纪》作‘西河’,当从之。又按宋白《续通典》,河南府河清县,今理白波镇。”
元初置,属女直水达达路。治所斡朵怜 (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马大屯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中下游西岸一带。明改置斡朵伦卫。元置,治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牡丹江入松花江河口西岸马大屯。明永乐十一年(14
东魏武定中侨置,为南广州襄城侨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襄城县境。北周废。
在今缅甸中部敏建西南之蒲甘。是从南诏至天竺道上的重要城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安南通天竺道”: “又经突旻城至骠国千里。”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化县置,属钦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8内亭县:“因内亭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宁越郡。唐属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灵山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
即今陕西勉县西南十五里老虎沟。《宋史·理宗纪》: 南宋淳祐三年 (1243),蒙古兵破大安军,“忠义副总管杨世威坚守鱼孔隘,孤垒不降”,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勉县西南。南宋淳祐三年(1243年)蒙古军南犯,
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之阳。雄奇秀丽,为全山之冠。崖立如削,故借蜀道之名名之。石壁上镌有 “剑门” 二字。即“剑门关”。
三国蜀析兴古郡盘南置, 属降都督, 旋废。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复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梁水县 (今云南开远市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,北至江川、华宁诸县,东有砚山县
元置,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息烽县西南底寨乡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改为底寨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西南底寨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为底寨长官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