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口
即今台湾省台北市东松山区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猫里锡口社,清嘉庆二十年 (1815) 改为锡口,因旧社为名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松山。
即今台湾省台北市东松山区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猫里锡口社,清嘉庆二十年 (1815) 改为锡口,因旧社为名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松山。
亦作陶张河。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、莱阳市东北之清水河,为五龙河上源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 陶章河 “源出栖霞县东南十五里唐山,西南流经莱阳县 (今莱阳市) 东,又西南会县河西大河,合流南入海”。
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奴山列宿坝 (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南)。 《元和志》 卷33铜梁县: “取小铜梁山为名。” 开元三年 (715) 移就涪江南岸 (
即今陕西商南县西南赵川镇。1947年10月当地解放后曾设赵川县治此。(1)在河北省宣化县东北部。面积178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赵川,人口 3750。县四大集镇之一。明宣德三年(1428
公元第7世纪以后外国人常称中国为唐家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安养县置,属襄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北襄樊市 (樊城)。贞元二十一年(805) 改置邓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安养县置,治今湖北省襄樊市北。属襄阳郡。贞元二十一年(8
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黄河西岸。《清一统志 ·延安府二》 “永临关” 条下: 清水关 “在 (延川)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清水口,皆东临黄河,路通山西隰州永和县”。②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
一作龙台冈。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南龙塘镇。清光绪《睢州志》卷1《集镇》:“龙塘冈集,在州北,离城四十里。”
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三十里徐墩镇。旧属建阳。明嘉靖 《建阳县志》 卷3: 徐墩街 “在兴下里”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建宁府西北有徐墩。
又作潢淳水。在今河南新野县东。为赭水支流。《水经· 淯水注》: 赭水支分,结为二湖,“二湖流注,合为黄水,惟所受焉。又南径棘阳县之黄淳聚,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”。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: 光武击甄阜、梁
南宋景炎元年 (1276) 升福州置,治所在闽县、侯官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 复为福州。南宋景炎元年(1276年)升福州置,治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口以东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