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河

长河

①一名东河。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江阴县:长河“在县东南十里。自运河分流,经县东南十五里,由里山曰由里泾,又东南亦注于无锡县之新河”。

②青弋江下游入江口别名。青弋江在今安徽芜湖县清水河镇与水阳江合流后,西流横贯今芜湖市区入江。在入江口处,与旧城外十里长街及河南岸商业繁盛区相应,故俗称为长河。

③即今安徽桐城、枞阳等县境之长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长河“在县东南百三十里。其源为双河,一出鲁硔山曰东河,一出洪涛山曰西河,流经城东三十里为孔城河,又有白兔河出县东南六十里独山湖,亦流合焉, 汇流为长河,达枞阳入江”。

④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,有上、下长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上长河“在宿松县南五十里,上承洿池河,下出泊涝湖,分三十六段。又下长河在县南七十里, 上承泊涝湖,下出望江县泊湖”。

⑤即今湖北东南部之富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兴国州:长河在“州西十里。亦曰富水。源出通山县白羊山,流入州界,经州西七十里之三教山,四十里之白��山,诸山溪之水皆流入焉,经州治,而东会于富池湖,东入大江”。

⑥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0台登县:“长河水本名孙水,又曰沙水。《史记》曰:司马相如定夷,桥孙水以通邛莋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4建昌卫:孙水“在司北,一名长河”。

⑦在今贵州都匀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都匀府:长河“在府城北。有二源,俱出山涧中,至城东北三里,合流为一。其下流达湖南黔阳县,可通舟楫”。


皖河上源之一。在安徽省境内西南部,跨岳西、太湖、潜山、怀宁等县境。在太湖县境内称为太湖河。源于岳西县的多枝尖、大岗岭以及皖、鄂交界的羊角尖、古方关。穿过花凉亭水库,沿潜山、怀宁两县交界处东流,在官坝头与潜水相汇,流至怀宁县石牌镇附近,与皖水汇合为皖河。长约100千米,河宽300~600米,流域面积2298平方千米。太湖县花凉亭水库以上为山区河道,水土流失严重,时有沙洲出露。干流可常年通航100吨驳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潭县

    北宋乾德元年(963)置,属秦州。治所即今甘肃礼县西南八十里太塘乡。熙宁六年(1073)改属岷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合良恭、大潭两镇置,治今甘肃省礼县南太塘。属秦州。熙宁中属岷州。

  • 定辽卫

    明初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辽阳 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后分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卫。中卫,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治辽阳城东南隅,左、右卫,洪武六年以千户所升置。前卫,洪武八年置,治辽阳城东北隅。后卫

  • 夫椒山

    《左传》:哀公元年(前494),“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”。对夫椒山的解释,共有三说:(1)《左传》杜预注:“夫椒,吴郡吴县西南大湖中椒山。”即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之包山, 又名洞庭西山。(2)《寰宇记》

  • 保障关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四十里左江北岸叫巷村。

  • 革上汛

    即今贵州兴义市西南五十里革上乡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安流县

    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都昌县置,为东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。北齐废。

  • 永湖墟

    即今广东惠阳市(淡水镇)北永湖镇。清设汛。

  • 桦皮沟

    亦作桦皮川。在今黑龙江桦川县南。清拟设桦川县以此名。

  • 匈奴

   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。又称“胡”。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、��狁。战国时期,分布于秦、赵、燕(西部)三国之北,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。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,取“河南”(今

  • 南渡

    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南渡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