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溪镇
北宋置,属巴川县。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八十七里雍溪镇。
在重庆市大足县东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油房坡,人口1320。北宋建场,以雍溪河为名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由万古镇分出建雍溪乡。1953年分建和平乡。1958年和平乡、兴隆乡合并为雍溪公社。1959年分出和平公社,1961年分出兴隆公社。1984年改雍溪乡,1993年建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等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采煤、酿酒、建材等业。龙铜公路经此。
北宋置,属巴川县。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八十七里雍溪镇。
在重庆市大足县东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油房坡,人口1320。北宋建场,以雍溪河为名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由万古镇分出建雍溪乡。1953年分建和平乡。1958年和平乡、兴隆乡合并为雍溪公社。1959年分出和平公社,1961年分出兴隆公社。1984年改雍溪乡,1993年建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等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采煤、酿酒、建材等业。龙铜公路经此。
在今广东封开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封川县: 续岭在 “县 (今封川镇) 北二十里 断而复续,宛委绵亘七十余里”。
即今安徽青阳县南所村,东距陵阳镇七里。清乾隆 《青阳县志》 卷1: 东南陵阳乡十三都有所村。
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置,治所在巴山县(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)。陈光大二年(568)移治今江西丰城县东南二十三里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巴山县(今江西崇仁县西南)
即今琉球群岛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黄龙二年(230),“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……但得夷洲数千人还”。即今台湾省本岛。自汉至南朝见有此称。隋时改称“流求”。《后汉书·东夷传
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南附城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 “路城镇”条下:“又附城镇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(1)在山西省陵川县西部。面积190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附城,人口 5400。唐武德元年设盖
在今四川阆中市西故城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阆苑 “唐时鲁王灵夔、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,遂修饰宏大之,拟于宫苑,由是谓之隆苑。其后以明皇讳隆基,改谓之阆苑”。
即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北榆溪河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席伯尔河 “在右翼前旗南九十里。源出蟒喀图虎尔虎之地,南流会西克丑河入边城,为榆林之榆溪,西河上源”。
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 湖滩河朔 “在托克托城东十里黄河东岸。《水经 (注)》 所谓君子津,即在其地。本朝康熙三十五年,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凯旋,驻跸于此”。
一作贝德勒克河、拜达里克河。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西境。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的拜达里格河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查克拜达里克河 “源出枯库岭南,南流。其西北有查克河。南流二百余里,经库冷白尔齐尔之地
在今福建上杭县北双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上杭县:双溪岭“在县北四十里。有二小溪环绕其下,与长汀县分界”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