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静海镇

静海镇

①五代时吴越改望海镇置,即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。寻改置望海县。

②五代南唐置,即今江苏南通市。周显德五年(958) 升为静海军。


(1)古镇名。五代南唐置,治今江苏省南通市。周显德五年(958年)升为军。(2)今镇名。在天津市静海县中部偏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4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静海,人口2.1万。宋设涡口寨,又名窝子寨;后为靖海县治,称靖海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随县名改静海。1949年置城厢区,1957年改静海乡。1958年改称红旗公社。1965年置静海镇。有机床、化肥、水泥、棉纺织、服装、电焊条等厂。京沪铁路经此设站,104国道经此,为静王、静文公路起点,津静公路终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新州置,治所在新兴县 (今广东新兴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、高明、鹤山等县市地。至元十九年 (1282) 复降为新州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新州置,治新兴县(今属广

  • 回龙山街

    即今湖北黄州市东北四十二里回龙山镇。清光绪《黄冈县志》卷24《兵事》:同治三年(1864)十月,张总愚、赖文光等“复由巴河、回龙山、新洲焚掠北去”。

  • 马邑县

    ①秦置,属雁门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朔州市。东汉末废。西晋复置,永嘉五年(311)又废。②唐武德四年(621)置,为尹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北十二里马厂。天宝后废。③唐开元五年(717)置,属朔州。治所

  • 西夏碑

    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。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。西夏天祐民安五年(1094)立。高2.5米,宽0.9米,厚0.3米。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“敕感应塔之碑文”。正文为西夏文楷书,计二十八行,每行六十五字。

  • 清澜镇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清澜镇 “在府南。有巡司。洪武中置”。

  • 新河口镇

   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河坝镇。清光绪 《庐州府志》 卷2 《无为州图》: 东有新河口。

  • 仙侣山

    即真武山。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隅,与翠屏山相连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叙州府宜宾县:仙侣山“在府治西北。竹木耸翠, 山腰有清泉一,石洞四,其北曰翠屏山”。

  • 蛮溪堡

    在今湖南泸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卢溪县: 蛮溪堡在 “县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久隆镇

    即今江苏启东市西北久隆镇。原属崇明县。民国《续海门厅图志》:“别有崇海司巡检,光绪二十八年崇明原裁貊貔司巡检改设,分隶崇海,驻崇境久隆镇。”后划归海门。又划归启东。(1)在江苏省启东市西部、新三和港两

  • 左翼后末旗

    ①又称东路左翼后末旗。清康熙五十年(171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马塔特。②又称西路左翼后末旗。清雍正四年(1726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温都尔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