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马街

马街

即今云南元谋县治。清光绪四年(1878)元谋县迁治于此。


(1)区片名。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东部。西山区人民政府和马街街道办事处驻地。人口7.7万。马街,即午日(属马)赶集而名。地处滇池西北岸坝子。有电缆、电机、有色金属、铸造、制药、五金加工、汽车修理、建材等厂。成昆铁路及石安、昆畹公路经此,公共汽车通市区。名胜有大观公园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河南省宝丰县南部。属杨庄镇。人口 4200。因位于马渡河南岸,始名马渡店,后易名马渡街,简称马街。正月十三有“马街书会”,为明、清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曲艺书会之一。有简易公路西接郑南西线公路。(2)在云南省富民县东北部。款庄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10。曾于马日赶街,因名。产稻、小麦、蚕豆、玉米等。有面粉、食品、农机修理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昆东公路经此。(3)在云南省宜良县北部、马街坝子中部缓坡上。马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50。旧时逢十二生肖马日赶街(集),故名。产稻、蚕豆、小麦、玉米、烤烟、油菜籽等。有农机站、砖瓦厂、陶窑及褐煤矿。马宜公路经此。(4)在云南省南华县西南部。马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40。旧时逢十二生肖马日在此赶集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烤烟、油菜籽、核桃等。有电站。公路东北接昆畹公路。纪念地有烈士陵园。(5)在云南省元阳县西北部。马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60。原名凹子,后以逢十二生肖马日赶集改今名。明、清为纳楼茶甸长官司治所。产稻、玉米、大豆等。有公路接红元、晋思公路。(6)在云南省西畴县西南部。新马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060。昔时以逢十二生肖马日赶集得名。产玉米、稻、薯类、豆类、甘蔗、花生等。特产三七。为县内较大集市。阿木公路经此。(7)在云南省麻栗坡县东北部。为马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380。旧时以逢十二生肖马日赶集得名。又名老街。产玉米、稻、油菜籽、薯类、花生、大豆、油茶、油桐等。有公路南接阿木公路。(8)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北部、北峪河与支沟河汇合处。马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450。相传宋代杨文广率军过此,拴战马一行似长街,故名。盛产柿子、核桃及当归、党参,尤以梨出名。有罐头、中药材加工、采矿等工业。略武公路经过,礼马公路终点。古迹有寺背坪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竿寨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小竿岭上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亦派兵戍守。

  • 铜鼓县

    1912年改铜鼓厅置,后属江西浔阳道。治所即今江西铜鼓县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在江西省西北部,西邻湖南省。属宜春市。面积1548平方千米。人口13.6万。辖6镇、3乡,国有茶山、龙门、大沩山林场亦在

  • 石洞水

    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石洞水在“县西南十里。源出县南二十里竹山洞,北流经杨河山,会白沙水,过县治南南浦桥下,绕学前为学前江,又东北出城合于龙河”。

  • 抚边屯

    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)改底木达屯置,属美诺厅(后改懋功屯务厅)。即今四川小金县北抚边乡。次年,设抚边营守备于此。

  • 荆轲城

    在今河北易县西荆轲山村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 “濡水又东南径樊于期馆西,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。濡水又东南流径荆轲馆北,昔燕丹纳田生之言,尊轲上卿,馆之于此。”在今河北省易县西。相传战国时燕太子丹为谋刺秦始

  • 南径隘

    在今江西安远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 南径隘 “在安远县南三十里,亦名镇远关。四山壁立,中开小径,通广东惠潮诸路。明嘉靖末,筑城于此”。

  • 梅回 (迴) 镇

    金改梅回寨置,属繁畤县。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一百零五里迷回村。

  • 韩信岭

    即高壁岭。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霍州》 引 《新志》: 高壁岭 “一名韩信岭。在县南二十五里。南去霍州八十里。五代时北汉于此置砦。今名高壁铺”。即“高壁岭”。

  • 呼玛县

    1913年改呼玛直隶厅置,属黑龙江省黑河道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2: “以呼玛河得名。” 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金山乡。1916年移治古站 (今黑龙江省呼玛县)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在黑

  • 地青寨

    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地青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:地青寨在“府南六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