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平郡

高平郡

①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改山阳郡为高平国,治昌邑县 (今山东巨野县南)。十六国后赵改为郡。南朝宋移治高平县 (今邹城市西南)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任城县 (今济宁市)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

②北魏正光五年 (524) 置,属原州。治所在高平县 (今宁夏固原县)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、彭阳二县地。西魏末改为平高郡。

③北周改高都郡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高都县 (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高平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初改泽州为高平郡,治所在晋城县 (今晋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高平、陵川、阳城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泽州。

④南朝宋改高平国为郡,属兖州。移治高平县(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平山南)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移治任城县 (今济宁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梁置,为南建州治。治所在高平县 (今河南商城县东)。北周改为平高郡。

⑥南朝陈太建六年 (574) 置,治所在大徐城(今江苏泗洪县南)。东魏时治所在高平县 (今江苏盱眙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⑦北周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清泽县 (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郓城、梁山等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
(1)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改山阳郡为高平国,十六国后赵改为郡,治昌邑县(今山东巨野县南)。属兖州。辖境相当今独山湖及金乡、巨野、邹城等市县之间地。其后屡有变迁。南朝宋移治高平县(今邹城市西南),北齐移治任城县(今济宁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(2)南朝梁置,治大徐城(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半城)。隋开皇初废。(3)北魏正光五年(524年)置,治高平县(今宁夏固原市),属原州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。西魏末改名平高郡。(4)北周改高都郡置,治高都(今山西晋城市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晋城、高平等市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泽州为高平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泽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坪镇

    即今湖北南漳县西长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三》:长坪镇“在南漳县西一百里”。(1)在湖北省南漳县西北部。面积258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园,人口1000。1952年为长坪区,1958年为长

  • 龙岩

   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6隆庆府:龙岩“在剑门县西一里。洞穴可坐百许人。《雪斋小说》云:王建为盗, 朝廷捕之, 急匿于剑门巨石穴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龙岩“在州治西。又州北七十里

  • 曲沟集

   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三十里曲沟镇。清嘉庆《安阳县志》西乡图:有“曲沟村”。

  • 寿江水

    在今湖南汝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阳县“淇江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县南十里有寿江水,北流入城,其下流西入耒水。宋时县有延寿银坑,盖以此水名。”

  • 景罕寨

    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南二十八里景罕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潞江安抚司: 景罕寨 “在司西南。洪武末,平缅诸蛮刁干孟叛,何福讨破之于南甸,还兵击景罕寨。蛮乘高据险,坚守不能下。福粮垂尽,沐春驰至,径渡怒江

  • 槐坊店

    一名槐店镇。即今河南沈丘县治槐店镇。明嘉靖 《沈丘县志》: “槐坊店,在治 (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) 北六十里。”

  • 瓮 (甕) 门关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76 罗田县 “岐岭关”条下: “其东北曰甕门关,在上岐岭,北抵固始县界。”

  • 汉口

    又称夏口、沔口、鲁口。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水入长江之口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伐陈,杨俊督诸军屯此。唐刘长卿有“汉口夕阳斜渡鸟,洞庭秋水远连天”诗句。

  • 五渡山

    在今四川青神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1眉州:伍渡山“在青神县东一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青神县:五渡山“水径山下,绕流屈曲,渡处凡五,因名”。

  • 中山府

    北宋政和三年(1113)升定州置,治所在安喜县(今河北定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、新乐、顺平、望都、曲阳、无极等市县地。金天会中降为定州,寻复为中山府。元属真定路。明洪武初复为定州。北宋政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