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梁山

高梁山

①即高凉山。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: 高凉山,“ 《志》云: 山本名高梁,群峰并耸,盛夏如秋,故改梁为凉”。

②即今四川梁平县东南与万县交界之精华山 (铁凤山)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梁山县有高梁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万州南浦县: “高梁大山在县北四十里。《寻江源记》 云: 高梁山尾东跨江,西首剑阁,东西数千里。山巅长峻,其峰崔嵬。于蜀市望之,若长云垂天。一日行之,乃极其顶,俯视众山,泯若平原。《剑阁铭》 所谓岩岩梁山,积石峨峨,即述此山也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 179梁山军:高梁山 “距军城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梁山县: 高梁山 “明正德中,贼方四等作乱西攻重庆府之江津县,官兵击败之,追至高梁山。……贼大败溃走”。


古山名。在今重庆市万州区西北。明正德中土著方四等起事,为官军所败,退据此山,后溃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虎头山

    ①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铁岭卫: 虎头山 “在卫东南百十里”。②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德化县: 虎头山在 “县西百五十里。有古寨,周围七里余,其中泉石如画,外极

  • 枝江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其地夷敞,北拒大江,江沱枝分,东入大江,县治洲上,故以枝江为称。”东汉改为枝江侯国,三国魏复为枝江县。东晋移治今枝江县西南百里洲。唐初属

  • 汇口镇

    在今湖南安乡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二》:汇口镇“在州东五十里,接安乡县界”。为九澧汇入洞庭湖之口,故名。1960年由澧县划归安乡县。在安徽省宿松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

  • 铁利府

    唐渤海国置,治所在德里镇 (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马大屯)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与佳木斯市之间松花江南北地区。辽徙治今辽宁抚顺市北。金废。渤海国置,治德里镇(今黑龙江依兰县西南马大屯)。辖境约当今黑

  • 三合场

    即今四川江津市南中山镇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三合场“距城一百八十里”。

  • 贯市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二十四里阳坊镇西贯市村。清为驻防要地,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泗城府

    清顺治十五年 (1658) 改泗城州置,寻改为泗州军民府,属思恩府。治所即今广西凌云县。雍正四年 (1726) 改设流官,属广西省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凌云、田林、西林、乐业及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地。1913年

  • 黄水塘

    即今四川西昌市南六十里黄水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89西昌县: “黄水铺在县南七十里。”

  • 大溪口

    ①在今四川巫山县西九十里大溪河入长江处之大溪乡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发大溪口,入瞿塘峡。”《明史·傅友德传》:洪武四年(1371)伐蜀夏,“汤和尚顿军大溪口。既而江流得木牌,乃进师”。即此。1959

  • 铁城山

    亦名铁围山。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1郁林州: 铁城 “旧郁林州治。在兴业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兴业县: 铁城山在 “县南十里。石壁四周,险固若城,中平衍,容数百家。上多石窦,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