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邑县

高邑县

东汉改鄗县置,属常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7: “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,因改曰高邑。”北齐天保七年 (556),移治今高邑县,属赵郡。隋初属栾州。大业初属赵郡。唐属赵州。北宋属庆源府。金属沃州。元属赵州。清属正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西部偏南。属石家庄市。面积222平方千米。人口17.4万。辖1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高邑镇。西汉置鄗县,以春秋鄗邑为名,故治在今柏乡县境;又置房子县,治今古城村,属常山郡。东汉鄗县改名高邑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徙今治,房子县省入,属赵郡。唐至清属赵州。1914年属大名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石家庄专区。1958年与元氏县合并为高元县,同年再与赞皇县合并,改元氏县。1962年复置高邑县,属石家庄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槐河、泥河等流经县境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机械、玻璃、建材、陶瓷、化工等工业。京广铁路,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,高赞、高宁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赵南星祠、千秋台、房子故城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猪仔峡

   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。《清史稿· 向荣传》: 咸丰元年 (1851),太平军据守紫荆山,“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、双髻山要隘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。两山对峙,中通一线,十分陡险。清咸丰

  • 杏子河

    即古龙尾水。在今陕西靖边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一》:杏子河“在靖边县南三十里。源出总管塔,南流径牛头坡,又径杏子城西,入保安县(今志丹县)。至志丹县南合延水。延河支流。在陕西省北部。源于靖边县大路沟

  • 华清县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玉山县置,属玉山郡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。乾元初属陆州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玉山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。属玉山郡。后属陆州。北宋废。

  • 孤圻山

    又名战鸟圻、灵山。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五十里长江南岸。《元和志》 卷28宣州南陵县: “战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临大江。本名孤圻山,昔桓温于赭圻讨贼,屯兵山下,夜出众鸟鸣,贼谓官军已至,一时惊溃。因以

  • 邯县

    亦作邯县。 西汉置, 属乐浪郡。 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顺安以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孟康曰: “音男。” 师古曰: “音乃甘反, 邯音酣。”东汉末废

  • 金沙谷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元年 (915),蜀将 “王宗绾等败秦州兵于金沙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东公旗

    即内蒙古乌拉特后旗。

  • 资哩山

   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九十里。《清史稿·阿桂传》: 乾隆三十七年 (1772) 征金川,“克资哩山,进克阿喀木雅”。即此。

  • 照阳山

   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: 照阳山 “在归顺州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州界群峰联络, 惟此突然高耸, 峭壁险, 无路可上。 中有石洞,正含朝旭,虚敞清幽,可坐百人”。

  • 义泉井

    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七十里,当入闽之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义泉井“行者至此多渴,里人徐氏凿井引泉,作亭其上, 人赖其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