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渡镇

黄渡镇

①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三十里黄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黄渡镇 “元置镇,因水而名。寻又置吴塘巡司于此,明因之。洪武中,市舶提举司亦置于此”。

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黄渡乡。明嘉靖《宁国府志》 卷4宣城县: 由泰和门达宁国县有黄渡铺。


(1)在上海市嘉定区西南部。面积27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渡,人口3900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嘉定县:黄渡镇“因水而名”。因传战国楚相黄歇于此渡吴淞江,故名。明已成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设黄渡乡,1914年为第九乡,1928年改淞滨乡,1930年置黄渡镇,1938年复为第九乡。1946年改黄渡乡,1949年改区,1956年撤区为乡。1958年成立黄渡公社,1983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蔬菜。有五金机械、针织等厂。京沪铁路、曹安(312国道)、嘉黄等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营山县东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渡,人口460。以黄姓渡口得名。1951年设黄渡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置镇,玲珑、涌泉二乡并入。1994年涌泉乡划出。乡村普遍饲养山羊。有农机、酿酒、草帽编织等厂和果园。营山、消水、绿水三河汇流于此。南朝梁景阳郡、宕渠县治地。通公路。场南有古宕渠县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华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仙游县。即今福建仙游县西南龙华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5兴化军《景物下》:龙华寺“在仙游县西南五里。唐垂拱二年置。《旧经》云,隋大业中有润州僧卓庵于此, 人迹不到,后有白龙衔白莲华自空中来献

  • 临资口市

    即临泚口市。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。

  • 巴彦岱

    即今新疆伊宁市西北二十里巴彦岱镇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筑惠宁城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惠宁城“在伊犁河北、惠远城东北七十里,地名巴彦岱”。

  • 毗桥

    在今四川新都县南十里毗河上,为通成都之要道。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: 太安初,李特攻成都,“使李骧与李攀、任回、李恭屯军毗桥,以备罗尚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一年 (870),南诏攻成都,“王昼以兴元

  • 义桥

    在今山东临沂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符三年(876),王仙芝攻沂州,“天平军奏遣将士张晏等救沂州,还,至义桥”。即此。

  • 合失合儿

    即可失哈里。今新疆喀什市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至元十一年(1274),“诏安慰斡端、鸦儿看、合失合儿等城”。见“疏勒国”。

  • 四十八渡水

    ①即今四川南川市东北大溪河(鸭江)支流龙岩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四十八渡水“在隆化县东三十里。两山壁立,一水弯环其中,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,其门有穴如户牖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“《府志》

  • 清淮楼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镇一带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凤阳府: 清淮楼 “在府旧濠州治后子城上。唐建。张頔诗: 观鱼惠子台芜没,梦蝶庄生冢木秋,惟清淮 (楼) 供四望,年年依旧背城流。”唐建,在今安徽省凤

  • 十里铺

    在今青海西宁市东。清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2西宁县:十里铺在“城东十里”。(1)区片名。在陕西省宝鸡市区东部。泛指以宏文路为中心地域。东起代家湾,西接店子街、上马营,南临渭河,北至蟠龙山。原名祀鸡台,

  • 粤中地区革命根据地

    解放战争时期在粤中地区的革命游击区。范围包括广东新会、鹤山、高明、高要、开平、恩平、阳江、阳春及新兴、罗定等地。1922年建立共青团和共产党支部。1944年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。1949年8月成立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