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石城
又名流沂垒、沂垒。在今湖北黄石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鄂州武昌县: 黄石城 “在州西北二百九十里。《江表传》 云: 刘勋败于彭泽,走入楚江…… 为孙权所破,遂奔曹公。即此城也”。
又作流沂垒。在今湖北省鄂城市东。相传为东汉末刘勋所筑。
又名流沂垒、沂垒。在今湖北黄石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鄂州武昌县: 黄石城 “在州西北二百九十里。《江表传》 云: 刘勋败于彭泽,走入楚江…… 为孙权所破,遂奔曹公。即此城也”。
又作流沂垒。在今湖北省鄂城市东。相传为东汉末刘勋所筑。
古道路名。又名金牛道。古代汉中盆地和巴蜀的主要交通路线。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,越七盘岭入四川境,经朝天驿、广元,而至剑阁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秦惠王谋伐蜀,乃作五石牛,言能屎金,以欺蜀王;蜀王“
在今四川大邑县西凤凰山凤凰禅院背后。《清一统志·邛州》: 凤凰山 “在大邑县西八十里。有药师岩、虎擘泉、骑鲸柏诸胜”。药师崖石刻始凿于唐开成二年 (837),其后五代、宋、元、清均曾增刻。石刻全长15
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二里古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14: “因虑虒水为名。”三国魏属新兴郡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古城,属太原郡。三国魏改属新兴郡。西晋省。
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南齐书·垣崇祖传》:南齐建元二年(480),北魏攻寿春,崇祖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,堰北起小城,周为深堑,使数千人守之。“崇祖著白纱帽,肩舆上城,手自转式。至日晡时,决小史埭”, 以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西北。明洪武间改为臻剖六洞横坡长官司。
又作八洒。即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三十二里坝洒农场场部驻地。清乾隆时设坝洒汛。壮语“坝”为口子或河谷,“洒”为簸箕形,意即簸箕形的河谷地带。
即邛崃关。在今四川荥经西南五十五里大相岭上大关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大历十四年(779),异牟寻以二十万军分三路寇蜀,一路“侵黎、雅、叩邛郲关”。即此。
又作阻卜九部或达旦九部,辽北境部族,当即蒙元史料所载之克烈部。天赞三年(924),耶律阿保机西征,抵古回鹘城,尽复阻卜诸部。其后时服时叛,至辽统和中始完全征服,分置诸部节度使辖之,统于西北路招讨司。统
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治所在秀容县(今山西忻州市)。《元和志》卷14:“因州界忻川口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忻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及定襄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
亦名天平渠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司州邺县:“天平中,决漳水为万金渠。今世号天平渠。”唐咸亨三年(672)又加疏浚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尧城县:“北四十五里有万金渠,引漳水入故齐都领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