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茅关山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山县: 黄茅关山在 “县西十五里。山险峻,昔置关于此”。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山县: 黄茅关山在 “县西十五里。山险峻,昔置关于此”。
又名屈顿城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平遥县: 蔚州城 “后魏末侨置蔚州,迁蔚州民居此。后周废。《城冢记》谓之屈顿城。昔汉武帝于汾隄侧屈曲为顿,后因汾水泛溢废坏。后魏于其地侨置蔚
一名治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“治山一名五郡山。《周地图》云:县南有治山,县人张逸背梁附后魏,与梁将杨乾运于此山下大战,乾运大败,死者千人。恭帝元年,收骸骨并为一墓,死
古湖名。又名白海子、长水海子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南查干淖尔。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,清征准噶尔,屯粮积草于此。参见“长水海子”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指向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方向礁。1947年改名指向礁。
在今江苏吴江市南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9:乌夜村,“晋穆帝后,何准女,窝居县南,产后于此。将产之夕,有群乌惊于聚落,尔后乌更鸣,众共异之。及明,大赦”。
在今广西宾阳县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岭方县:“有古漏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宾州:古漏山在“州(治今新宾镇)西四十里。有泉如滴漏,四时不竭”。古山名。北宋属领方县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西南古漏
即扬子江。初指今江苏扬州市与镇江间长江河段,后发展为仪征以下长江,最后通称长江为洋子江。古水名。又作扬子江。原指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江面,后泛称整个长江。参见“扬子江”。
①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45南漳县: 清溪山 “其山高峻。庾仲雍 《荆州记》 云: 临沮县清溪山,山东有泉。晋郭璞为临沮长,常游此,赋《游仙诗》 云: 清溪千余仞,中有一道士,即此也
①战国秦孝公置,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渭水南岸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右扶风。东汉永平八年 (65) 移治故斄城 (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林区永安村)。晋属始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。北周建德三
即长安城北面东头第一门洛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 曰:“洛门又曰朝门,一名高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