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齐云山

齐云山

①即白岳山,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。原名齐云岩,为白岳主峰之一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五·徽州府》:齐云岩“在白岳西北,路回如线,游者缘梯而上,所经胜处极多,乃至于岩。黟、祁、歙、婺之山, 一目可尽也。宋程珌书‘雲岩’,二字刻于石前。一峰特起为香炉峰,又谓之凌虚岩。明嘉靖中,敕改曰齐云山”。

②在今安徽泾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齐云山“在泾县南四十里,与承流并峙,高数十丈。山巅平可数十亩,产茶极佳”。

③即今安徽金寨县东南齐头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“武陟山”条下:“又齐头山在州西南九十里。高千八百丈,层峰叠嶂,顶方四平,有泉出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六安州》:齐云山“亦名齐头山……上有云峰。又有雷公洞。产茶极佳”。

④即清源山。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一》:清源山“在府城北五里。郡主山也。旧名泉山。一名北山。又以高顶常云, 名齐云山”。


古称白岳。在安徽省南部休宁县城西北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齐云山“高二百仞……三面并绝壁秀峭”。主峰廓岩海拔585米。由红色砂、页岩构成,为典型的丹霞地貌。以山奇、水秀、石怪、洞幽著称。桃源洞天、一天门、黑虎岩、齐云岩(云岩)、紫霄崖等处景色尤佳。明嘉靖间敕建宫殿,钦赐山额,此后寺观林立,为释、道两教繁盛之地。今已衰落。主体建筑玄天太素宫已于1997年修复。历代雕刻佛像、道家绘画、各种碑记以千百计。以明代唐寅撰写碑文的《云岩紫霄宫玄帝碑铭》最为珍贵。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家楼镇

    又名永宁桥市。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张家楼。清同治《上海县志》卷1《镇市》:“永宁桥市,俗呼南张家楼。近年始成市。”在山东省胶南市中部。面积139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家楼,人口

  • 庆陵

    ①唐懿宗母晁太后的陵墓,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1:“懿宗母元昭晁太后庆陵在(万年)县东二十五里。”②五代周世宗柴荣之陵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世宗纪》:显德六年(959)

  • 冯翊县

    ①南朝宋元嘉六年(429)侨置,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)。大明八年(464)徙治鄀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。南朝梁移治莲勺县(今湖北钟祥市西北)。西魏改为汉东郡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武乡县置,为冯翊

  • 龙安城

    又作龙湾。即今吉林农安县(农安镇)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)置农安县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郭尔罗斯》:龙安城,“《全辽志》:龙安城在一秃河西金山东。《册说》:城周七里,门四,址尚存。旁有龙安塔,亦曰农安”

  • 塔剌思城

    即塔剌寺城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。元耶律楚材 《西游录》 上: “又西数百里有塔剌思城。” 即此。即“怛罗斯城”。

  • 混同江

    古今所指不一。①指今吉、黑二省之松花江。《辽史· 圣宗纪》: 太平四年 (1024),“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”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,混同江亦号黑龙江。”②指今黑龙江省东部之牡丹

  • 分水公馆

   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分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万县:分水公馆“在县西百里。《志》云:宏治末建”。

  • 渭门砦

    宋置,在今陕西洋县东一百二十里。清于此置渭门镇。

  • 必力公瓦

    元、明西藏止贡的译称。元代宣政院置乌思藏十三万户,于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中有迷儿军万户,即必力公瓦万户之别称。明沿元制,洪武十八年(1385)置必力公瓦万户府,秩正四品。其治所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直

  • 长山八岛行政区

    1928年由蓬莱县析出设置,隶山东省及海军部。治南长山岛。辖今山东庙岛群岛诸岛屿。1939年4月为日军侵占,设长山八岛专员办事处,隶烟台市。1945年当地解放后成立长山岛特区,治连城村(今山东长岛县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