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井

龙井

①又作六道沟。即今吉林龙井市(龙井镇)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“正西迤南距(珲春)城……二百三十里六道沟屯。”为延吉府三商埠之一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延吉府:“商埠:头道沟、龙井村、局子街,三。宣统元年中日间岛约开。”1950年移延吉县于此。

②本名龙泓,又名龙泉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风篁岭下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:龙井“岩骨棱瘦,中涵一泓,清澈翠映,即之凄然,相传有龙在焉”。故名。环山产茶,名曰龙井茶,名扬中外。元虞集有《游龙井》诗。


(1)景点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面凤篁岭上。本名龙泓,又名龙湫,是以泉名井。泉水出自山岩中,四时不绝,水味甘洌。周围还有神运石、涤心沼、一片云诸胜迹。龙井之西龙井村,环山产茶,名西湖龙井茶,因具有色翠、香郁、味醇、形美“四绝”而著称于世。元代虞集咏茶诗有“烹煎黄金芽,不取谷雨后。同来二三子,三咽不忍漱”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南部、西淠河北侧。属独山镇。人口 1700。因有两口水井相近,相传为龙眼,故称龙井,地以井名。地处大别山余脉和皖西丘陵交界处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陶器、砖瓦等厂。有公路西接六响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秀墟

    即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六十里罗秀乡。清乾隆《象州志》 卷1: “罗秀墟在北下里,离城六十五里。”

  • 东梁山

    即博望山。在今安徽芜湖市北长江滨。与对岸和县西梁山相对,合称东、西梁山。又称博望山、望夫山。在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、长江南岸。海拔84米。与对岸和县西梁山合称天门山。山势陡峻,东南坡较缓。历为江防要地,

  • 东黎县

    北魏永安元年(528)析黎阳县置,属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永安元年(528年)分黎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浚县东北。属黎阳郡。北齐废。

  • 市溪

   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一》:市溪“汇众水入沅,为县巨溪”。

  • 新妇山

    又名媳妇山。在今河北滦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辽西郡海阳县有 “新妇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姑墨川

    即今新疆塔里木河支流阿克苏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北河又东径姑墨国南,姑墨川水注之。水导姑墨西北赤沙山,东南流径姑墨国西,治南城,南至于阗,马行十五日,土出铜、铁及雌黄,其水又东南流,右注北河。”

  • 罗源县

    宋乾兴元年 (1022) 改永昌县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。元属福州路。明、清属福州府。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。1914年属闽海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在福建省东北部,东南临罗源湾。属福州市。

  • 青瓦达孜宫

    为吐蕃旧都雍布拉康宫殿名。在今西藏琼结县。《西藏古代文书选集》 载: “聂尺赞普及人间之君主,卒于绛妥神山。自其逝后至止贡赞普出世之前七代王统间,一直住于青瓦达孜宫。”

  • 阿巴噶部

    亦作阿坝垓。明、清蒙古部名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部之一。为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(别里古台)后裔塔尔尼库同所领部落。明中叶以来,服属察哈尔。其曾孙多尔济不堪林丹汗苛虐,率部投依喀尔喀,游牧于漠北克鲁伦河

  • 铜期镇

    北宋置,属石照县。即今四川合川市西三十里铜溪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