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路兵马详稳司
即“东北面详稳司”。
即“东北面详稳司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王出行止息处所的帷幕张设等事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掌次,下士四人,府四人,史二人,侯八十人”,“掌王次之法,以待张事”,“凡祭祀,张其旅幕,张尸次。射则张耦次。掌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延庆宫所属丁户,征调兵丁。延庆宫共有南京、西京、平州、奉圣州四处提辖司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。七品。官名,三国时曹魏置。1、即门郎,属城门校尉,掌守城门。2、为门下诸郎的泛称。参看“门郎”“门下”条。
政区名。宋至道三年(公元997年)分全国为十五路:(1) 京东路,统府一、州十六,军四、监二,即:开封府,宋、兖、徐、曹、青、郓、密、齐、济、沂、登、莱、淄、濮、单、潍各州,广济、清平、淮阳、宣化各军
官署名。清朝末年各省置谘议局,由人民选举议员,参议省政,为省议会的预备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资政院》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布宪司次官,佐布宪中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布宪司长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,仍为次官。正四命。隋
官名。隋初为司农寺京市署长官,置二员,正八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置京师、东都诸市令五员,隶太府寺。
宋代提举坑冶钱公事的官署,见“提点坑冶铸钱公事”。
官名。鼓吹之乐,汉代有列于殿廷的,如黄门鼓吹,于享宴时使用;有列于卤簿之间的,如黄门前后部鼓吹,大驾出巡时使用;有赐给功臣的,如班超拜长史,假鼓吹麾幢;其余军中马上道路所奏,统称之为鼓吹。晋太常于太乐
即虎视将军,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