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散

中散

官名。①北魏初期置。为内廷官,直宿禁中,隶属幢将,无员限,无具体职掌,在皇帝左右参预机密,经常奉使出巡州镇,考察地方官政绩。皇帝出征时随从左右,管理御用兵器。兼用文武,亦任用以医、卜等专门技能侍奉皇帝者。中期以后,分设主文中散、奏事中散、侍御中散等。如长期派驻在某一机构,则冠其名,如秘书中散、外都曹奏事中散等。或作为起家官。设中散庶长,位在其上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② 中散大夫省称。


官名,为中散大夫的简称。西汉末年王莽置,东汉沿置,无固定人数,多时三十人,秩六百石;无固定职事,掌顾问应对。三国时嵇康曾任此职,故称嵇中散。颜延年《嵇中散》:“中散不偶世,本自餐霞人。”其后,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魏皆沿置。唐、宋为正五品上文散官,金为从四品上内侍官,元为正二品内侍散官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文散官·中散大夫》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上·中散大夫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·光禄卿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文散官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内侍散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京师分区警察署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为京师警察厅的下属机构。依照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八月公布的《京师警察厅分区规则》,北洋政府将清末在京师内外城划分的二十三个分区裁并为二十区,各区设置警察署,以署长为主官,下

  • 武信郎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置。乾隆二十年(1755)始定,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六品及属八旗者正、从六品之封赠。三十二年,八旗改同绿营,只封正六品。五十一年,改为武略骑尉。

  • 检典袍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检点的属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参见“典袍”。

  • 夫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一说职掌与土地有关。余不详。

  • 长秋寺

    宦者官署。北齐置,掌管后宫诸宫阁事务。设卿、中尹为长贰,有丞、功曹、五官、主簿、录事等员。下领中黄门、掖庭、奚官、晋阳宫、中山宫、园池、中宫仆等署及暴室局。元仁宗皇庆二年(1313)复置,秩正三品。掌

  • 自讼斋

    宋朝学校斋名。太学生严重违反学规者,即入此斋反省。徽宗崇宁元年(1102)罢,其“不率教”者转入辟雍。辟雍废后复置。州学亦置,上书获罪士人与三舍生讥讽时政者,遣回原籍,于此斋听读。南宋时,诸王宫学亦设

  • 行营都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五代时蜀国置,掌行营军马。《资治通鉴·后梁纪三》记“蜀行营都指挥使王宗汾攻岐文州,拔之,守将李继夔走。”

  • 部医

    官名。见“司狱司”。

  • 千人将

    官名,即掌帅千人的将官,秦和西汉皆置。《汉书·靳歙传》:“击秦军开封东,斩骑千人将一人。”注:“如淳曰:骑将率号为千人。《汉仪注》边郡置部都尉、千人、司马、候也。”千人,掌帅千人之将官;骑兵中的“千人

  • 吏部员外郎

    官名。①吏部头司吏部司次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一员,掌本曹籍帐,侍郎缺则代理曹事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,后又置选部承务郎行其职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复旧,置二员,一掌核实选人解状、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