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案
吏名。元朝官署中起草案牍的人员,为吏员的助手,也是吏员来源之一。
见习吏名。元置,掌管起草案牍,是吏员的助手,经一定年限可升为吏。
吏名。元朝官署中起草案牍的人员,为吏员的助手,也是吏员来源之一。
见习吏名。元置,掌管起草案牍,是吏员的助手,经一定年限可升为吏。
官名。即右神策军护军中尉。
官名。清朝中书科之职官。乾隆(1736—1795)间置,满州一人充任,从七品。掌缮书诰敕。
官名。明置,初称总督军务,后改称总督。详“总督”条。
即郡主。宋代诸王的女儿本称郡主,徽宗政和三年,从蔡京之请,改公主号叫帝姬,改郡主号叫宗姬,改县主号叫族姬。南渡后废。见《宋史·礼志十八》。
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管满大学士以下翰林院、詹事府等官升补,双单月满、蒙各官升选各衙门题补各缺,查核考试中书、御史。设经承、掌稿笔帖式以办理事务。
1、古代诸侯自己谦称“寡人”,意思是“寡德之人”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诸侯见天子,曰臣某侯某。其与民言,自称曰寡人。”疏:“寡人者,言已是寡德之人。”2、诸侯的夫人也自称寡人。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:“
官名。北魏、北齐为“大宗正少卿”的省称。隋、唐、五代为宗正寺次官,亦称“宗正寺少卿”,通判本寺事务。隋初置一员,正四品上; 炀帝增为二员,从四品。唐初一员,后增为二员,从四品上。高宗、武则天时曾随本寺
官名。同“太士”。① 神职官员。一说殷朝置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建天官,先六大,曰大宰、大宗、大祝、大史、大士、大卜”。郑玄注: “此盖殷时制也”,“大士以神仕者”。孔颖达疏: “主神之士。”②
文书名。向上级机构呈报的公文形式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云杜国解称国子檀和之所生亲王,求除太夫人。”《梁书·高祖三王·南康王绩传》:“主者有受货,洗改解书,长史王僧孺弗之觉。”
官名。辽、金朝皆置。辽掌契丹及其他部族军政、民政等事,并负责督察诸部动静,有平乱招抚之责。天赞元年(922),太祖下诏,分北大浓兀为二部,立两节度使以统之,为辽置部族节度使之始。统和十四年(996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