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五城察院

五城察院

官署名。参见“五城御史衙门”。


官署名。清置,亦称五城御史衙门,简称五城,属都察院。掌稽察京师地方。京师城内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城,每城设一御史衙门,均称“察院”,其长官为巡城御史,由科道中简派,满汉各一人,一年而代。下设经承二十人。所辖机构有五城兵马司,每城各设一司,每司又各辖二坊。五城察院的具体职务,一是稽察京师十坊所辖地面的命、盗及其他案件。凡人命案件,由五城兵马司的指挥相验,盗窃案件由副指挥与吏目察看现场和审解;其余词讼案件由指挥报巡城御史审断。杖以下案件可自行判决,徒以上罪须送刑部定案。二是管理京师地面的赈济、城市街道、沟渠栅栏的稽察等事。五城共设棲流所六、粥厂十、平粜厂十、普济堂一、育婴堂一,作为赈恤机构。至于管理街巷栅栏的启闭,先是在雍正七年(公元1729年)曾设五城铺司巡检各一人司其事,至乾隆五年(公元1740年)裁撤,令五城及步军统领酌派兵役以司其事。三是组织地方耆老定期学习各朝皇帝的教条。顺治十六年(公元1659年)令各城设公所,每月初一、十五,由御史、司坊官督率地方耆老宣讲皇帝告诫平民的诏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奕蠡王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奕蠡为匈奴语音译,亦作谷蠡。由单于亲信子弟担任,地位仅次于左、右贤王(一说位在右贤王之上),有依次担任单于的可能,与左、右贤王及右奕蠡王合称为四角。西汉时居东方,所统土地、人口多于其它地

  • 河渠令

    官名。唐朝都水监河渠署置为长官,一员,正八品下。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参见“河渠署”。

  • 布政使司军器局

    官署名。明置,掌造军器。主官有大使一人,秩从九品;副使一人佐之。

  • 守尉监

    官名合称,即郡守、郡尉、郡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监御史,秦官,掌监郡。”上文“守、尉、监”之“监”,即“监御史”之简称。

  • 白渡盐马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太祖洪武五年(1372)置于四川白渡地方,掌该处盐政、马政。设司令,以掌选官为之,司丞,以内使为之。十三年罢,寻复置。十五年改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进行管理。后革。

  • 州军府法曹参军、行参军

    官名。南朝宋州军府置法曹参军,《宋书·建平王宏传》记宏为南徐州刺史,因事被诛,其旧秀才上书说:“臣昔以法曹参军奉讯于听朝之末。王每断狱,降声辞,和颜色,以待士女之讼。”从上述记载看,其职似为参与刑讯之

  • 卫士

    武职,历代帝王的保卫人员。秦汉皆有卫士令、卫士丞。领卫士守卫宫门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《后汉书·光武十王列传·东平宪王苍》:“三年,帝飨卫士于南宫。”(1)汉代屯卫京师的兵士

  • 左曹侍中

    官名,汉置。侍中,俸比二千石,掌侍天子左右,赞导众事,顾问应对,法驾出,多识者一人参乘,余皆骑马在乘舆车后。西汉侍中分左右曹,平尚书奏事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邳彤传

  • 典仪

    官名。南齐置典仪录事,为东宫属官,隶殿中将军所领导客局,掌朝会司仪。梁、陈不详所属,掌唱警唱奏之事。北魏有“典仪监”。隋朝为谒者台属官。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员二人,隶门下省,掌殿廷赞唱之节及

  • 北司

    唐朝内侍省设在长安城北宫城内,与在城南三省等中央官署相对,故为内侍省别称,借指宦官势力。内侍省的别称。唐朝内侍省设在皇宫北面,故称内侍省为北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