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客入仕
战国时通过做国君或卿大夫的食客可取得官位,为入仕的途径之一。战国时盛行养士之风,国君养士,最著名的如齐国国君在临淄城西门附近建稷下学宫,招集文人学士上千人;燕国国君筑黄金台,置黄金于台上,礼聘天下贤人智士。卿大夫养士最著名的是齐国的孟尝君、魏国的信陵君、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,他们都养有大批食客,食客因其所长而分为等级。从入仕的角度看,由于国君的养士,士人可以直接取得国君的信任而入仕;由于卿大夫的养士,士人可以间接参与政治或由卿大夫的荐举而直接入仕。
战国时通过做国君或卿大夫的食客可取得官位,为入仕的途径之一。战国时盛行养士之风,国君养士,最著名的如齐国国君在临淄城西门附近建稷下学宫,招集文人学士上千人;燕国国君筑黄金台,置黄金于台上,礼聘天下贤人智士。卿大夫养士最著名的是齐国的孟尝君、魏国的信陵君、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,他们都养有大批食客,食客因其所长而分为等级。从入仕的角度看,由于国君的养士,士人可以直接取得国君的信任而入仕;由于卿大夫的养士,士人可以间接参与政治或由卿大夫的荐举而直接入仕。
官名。即“太官令”。官名。“大”读“太”。秦汉两朝的“少府”,是供应皇室的机关(官署),其中负责饮食方面的官员有大官、汤官、官、胞人(庖人)。大官掌管膳食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:“太官令一人,六百石
首都外别建的国都。又称陪京,明代亦称留都。西周时周公建洛阳为东都,是为最早的陪都。此后历代建为陪都的,东汉有长安、宛,三国魏有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。东晋与南朝不设陪都。北魏曾以其故都代郡为北京。北齐以并
“将作司”长官。元末朱元璋吴元年(1367)置,三品。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)随本司罢。
①官名。掌农政。《吕氏春秋·季冬》: “命司农,计耦耕事,修耒耜,具田器。”②大司农、司农寺、司农卿的简称。③户部尚书的别称。官名,汉武帝改大农令为大司农,掌钱谷、仓储、盐铁、均输等。其后,历代沿置。
官署名。①明朝户部所属清吏司。永乐十八年 (1420) 始置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。掌交阯布政司户口、钱粮等事,并代管京畿及卫所户口、钱粮之事。宣德十年 (1435) 革。②明朝刑部所属清吏
公人名。宋初置,见“散从官”。
官名。元朝置。释教总制院长官,例由国师推类,掌全国释教及吐蕃事务。
官学名。东汉明帝时为四大外戚樊氏、郭氏、阴氏、马氏四个大家族的子弟所创办,因为这四家外戚势力很大,但不是列侯,所以叫小侯。后来凡属贵族子弟,不论姓氏都可入学,匈奴也派遣子弟到这所学校来学习。学校的设备
帝王之女称号。周朝天子之女称王姬,战国以后,国君之女即称公主。历代沿之。一说天子之女下嫁时,天子不自主婚,而使三公主之,故称公主。汉朝规定,皇帝之女称公主,皇帝姊妹称长公主,皇帝之姑称大长公主。其封地
命妇名号。明、清置。以封正、从五品官员之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