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司马上士、中士、旅下士
官名。见“军司马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见“军司马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元置,为通政院的副长官,见“通政院”。
官名。唐朝太常寺汾祠署长官,置一员,从七品下,掌神祀、享祭、洒扫之制。
侯的家臣之一。西汉置,其职掌为奉行侯的使命。东汉省。
官名。橐,指橐佗,良马名。《汉书》颜师古注;“牧橐,言牧养橐佗也。”牧橐令为西汉太仆所属牧养良马的属官之一,有丞。东汉省。
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六年(1083)大理寺置,由大理卿、少卿、丞主管,掌覆议断司所断公案。
见“戈什哈”。戈什是“戈什哈”的简称,见“戈什哈”条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,四百石、九品,右尚方令之副贰。西晋沿置; 南朝宋置一员,南齐一员;梁隶少府卿,为右尚方署次官,流外三品勋位。北齐太府寺右尚方署置为次官,从九品上。隋朝沿置六员,正九品,炀帝大业三年 (
王莽增河南属县满三十,分为六郊州,每郊州置长一人,各掌五县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不遇类科目。神龙二年(公元706年)诏举,冯万石等三人及第。
清朝吏部铨选制度。凡升选之外官赴任前,均由吏部发给文凭。到省后呈交督抚查验,称为领凭。吏部发给外官文凭,某月某省均有定章,领凭官员必须等到应发之月才能领取,谓之对月领凭。凡升选官赴任者,京官由吏部知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