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正

军正

官名。①军中司法官。春秋置。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召军正问曰:‘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? ’对曰:‘当斩。’”两汉三国军中多置。《汉书·胡建传》颜师古注:“南北军备有正,正又置丞。”时监军御史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,军正丞胡建据军法诛之,表奏其罪,引《军法》曰:“正亡属将军,将军有罪以闻。”有时亦单独统军征战。北周为“军正中大夫”、“军正下大夫”简称。②新莽改中尉置,位上卿,为六监之一。参见“中尉”。③南宋义兵统兵官。高宗时置,以县令充任,掌团集本县义兵。


官名。1、掌执军法的官。春秋时齐国置,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召军正问曰:军法期而后至云何?”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:“光武谓官属曰:‘王霸权以济事,殆天瑞也。’以为军正,爵关内侯。”

2、王莽改中尉曰军正,而另置司命军正,掌司不用命者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3、南宋时统义兵之官,高宗置,以县令兼任,掌本县义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宜春苑

    苑园名。见“提点在京四园苑所”。

  • 安南大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安南将军资深者得为此职,职掌同安南将军。二品,禄赐与“特进”同。历代皆不常置。南朝宋二品,梁、陈时皆较安南将军进一阶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二品上,北魏时还曾任仇池氐杨集始为

  • 散将

    将官名,三国魏置,掌领兵作战,位低于部曲将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咸熙元年,诏以散将王起……为部曲将。”

  • 丞相掾

    官名,汉置,为丞相属吏。丞相府分曹办公,每曹长官为掾,掌曹事,副长官为属,佐掾掌曹事。《汉书·严延年传》:“其父为丞相掾,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,归为郡吏……后为丞相掾,复擢好畤令。”

  • 判太常礼院事

    官名。宋仁宗天圣元年(1023)置,以带职朝官充任,主管礼院之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
  • 库部郎官

    库部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
  • 文选清吏司郎中

    简称文选司郎中。明清吏部文选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 (1396) 改选部郎中设,一人,南京吏部文选清吏司亦设一人,皆正五品。清顺治元年 (1644) 沿设,汉郎中一人。以科甲出身者注授。

  • 左右备身副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属领左右府。协助左右备身正都督统领左右备身五职、左右备身等,负责宿卫侍从。从五品上。

  • 太师

    官名。①西周始置,为辅弼君王的重要大臣。相传周初与太傅、太保并号三公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春秋沿置,辅导君王,执掌国政,督师征伐。战国后废。西汉平帝元

  • 副端

    官名别称。唐宋以知西推、理赃赎、三司受事的侍御史称副端,又以知左、右巡的殿中侍御史称副端。唐代对知西推侍御史的别称。见“知推侍御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