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副尉

副尉

①汉朝西域副校尉简称。②散官名号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武散官,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为昭武、振威、致果、翊麾、宣节、御侮、仁勇、陪戎八校尉及八副尉,其上阶为校尉,下阶为副尉。后代沿此制。宋朝有进武、进义、守阙进义、进勇、守阙进勇等副尉。金朝武散官有保义、进义二副尉,世宗大定十四年(1174)增设,为三十四阶之末二阶,分别为从九品上、下。元沿金制,武散官末二阶亦为保义副尉、进义副尉,从八品,敕授。③官名。金朝卫尉司副长官,从四品。协助中卫尉管理皇后宫事务。④清朝步军副尉之简称。详“步军副尉”。


官名。1、汉朝设西域都护和西域副校尉,副校尉简称副尉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西域都护加官,宣帝地节二年初置,以骑都尉、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,有副校尉,秩比二千石。”南朝梁任眆《丞相长沙宣武王碑》:“都护之威既弛,副尉之策已谢。”

2、唐朝武散官有昭武副尉,正六品下;振威副尉,从六品下;致果副尉,正七品下;翊麾副尉,从七品下;宣节副尉,正八品下;御侮副尉,从八品下;仁勇副尉,正九品下;陪戎副尉,从九品下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》。宋元沿用此制,明不设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武散官》、《通典·职官二二》。

3、清代武官名。守卫京师的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的下属有副尉,负责守卫巡警等事。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步军营》:“所辖:翼尉(正三品)、副翼尉(从三品)、协尉(正四品)、副尉(正五品),满、蒙、汉军俱各八人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翻书房提调

    官名。见“内翻书房”。

  • 永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南面官,亦称“永昌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”。掌永昌宫汉人之政令。设都部署、副部署、同知等职。

  • 父任

    因父亲为官,儿子被任命为某官。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:因为他父亲当官,上级给予照顾,便给了他个官做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至黯七世,世为卿大夫。黯以父任,孝景时为太子洗马。”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武字子卿,

  • 宝谟阁学士

    见“宝谟阁”。官名,宋宁宗嘉泰二年(公元1202年)置。宝谟阁是藏书阁,内藏光宗御制。置学士、直学士、待制官。这些官都是贴官,即荣誉性的虚衔,无职守、无所掌,只供侍从顾问,但有这种虚衔,可享受超官阶优

  • 都官有秩吏

    战国秦国在中央派驻地方的机构中供职的高级官吏统称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金布律》: “都有官秩吏及离官啬夫,养各一人,其佐、史与共养。”

  • 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

    见“开封府界提点”。官名。宋置,掌察畿内县镇刑狱、盗贼、场务、河渠之事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七·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》。

  • 长使

    女官名,掌供使者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汉兴,因秦之称号,帝母称皇太后,祖母称太皇太后,適称皇后,妾皆称夫人。又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之号焉。”注:“师古曰:长使、少使,主供使者。”又《汉

  • 尚服

    官名。隋朝始置。高祖开皇二年(582) 置为宫廷女官,视从九品,掌宫内服用采章之数。炀帝置为尚服局长官,二人,从五品。唐朝沿置,改正五品。宋、金、明悉如唐制。明永乐后(1403—1424),宫廷女官之

  • 左春坊大学士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于左春坊置,二十五年定为正五品,一人,与右春坊大学士掌太子上奏请、下启笺及讲读之事。不常授,景泰(1450—1456) 间,倪谦、刘定之而后,仅杨廷和一人任之,后不复

  • 奏事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出来,专司奏案,地位略高于中散。长期任职于某一曹署者,冠以机构名,如龙牧曹奏事中散、秘书奏事中散等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后期改官制时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