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三州

十三州

(1) 两汉监察区和行政区划。两汉以司隶校尉和十二州刺史监察京畿和全国郡县。其所部京师地区和十二州是监察区,亦合称十三州。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,州始成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划。东汉的刺史所部的州与东汉末作为行政区的州,各有治所。两汉的十三州,其名称为:司隶(司隶校尉所部,治所在河南,今河南省洛阳市),豫州(治所在谯,今安徽省毫县),冀州治所在鄗,今河北柏乡县),兖州(治所在昌邑,今山东省金乡县),徐州(治所在郯,今山东省郯城县),青州(治所在临淄,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),荆州(治所在汉寿,今湖南省常德县东),扬州(治所在历阳,今安徽省和县,后移治今寿县),益州(治所在雒,今四川省广汉县),凉州(治所在陇,今甘肃省张家川),并州(治所在晋阳,今山西省太原市),幽州(治所在蓟,今河北省蓟县),交州(治所在广信,今广西省梧州市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市参议会

    市民意机关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参议员依据《市参议员选举法》的规定产生,其名额在人口二十万之市为十五名,超过二十万者每增加人口五万则增加一名,任期一年,得再被选。在任期中不得兼任本市政府及其他机关的职务,

  • 农田司

    官署名。西夏语音“相啰”,中等司。元昊建国初设,掌农田水利、仓储委积、平粜事务。置卿、少卿、丞、主簿等。清朝盛京户部所属办事机构。顺治十五年(1658)置。设员外郎二人,主事一人,笔帖式若干人。掌田亩

  • 宗主

    ①官名。宋代置为僧官,位最高者号宗主。②泛指一宗之主。古代宗法制度中之嫡长。僧官名。宋释赞宁《僧史略·杂任职员》:“今朝秉律员,位最高者号宗主。”

  • 民政长

    官名。民国初于各省置都督,统辖一省军民之事。后来实行军民分治,都督专管军务,另置民政长管理民政。民国二年改称巡按使。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各省行政长官名称尚未划一,临时政府北迁后

  • 陕西行省

    见“陕西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诸冶东西道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设置,属太府寺。掌铁冶之事。各设令、丞为正副主官,诸冶东道又别领滏口、武安、白间三局丞;诸冶西道又别领晋阳冶、泉部、大��、原仇四局丞。

  • 郡西曹掾

    郡纲纪吏。东晋与南朝郡府均置功曹,如汉魏之制。而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九《建宁太守爨宝子碑》独无功曹而有西曹,是西曹为功曹的异称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下》说:“郡官略如公府,无东西曹,有功曹史,主选举。”也说明

  • 左右小司武□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命品阙载,为左右司武上大夫的副职。任小司武大夫不言命品者, 见《隋书·吐万绪传》: “累迁大将军、少司武。”参见“左右武伯上大夫”。

  • 寨主

    见“知寨”。

  • 火器营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八旗军中专门操演枪炮火器的军营,康熙三十年(1691)置。营兵有鸟枪护军(使用鸟枪)与炮甲(操用子母炮)两种。组成内、外两营。内火器营驻于城内,又分枪、炮两营。外火器营驻于城外蓝靛厂,专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