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揆
清朝协办大学士之别称。
清朝协办大学士之别称。
官名。魏晋南北朝丞相、相国不常置,皆非寻常人臣之位,多用来位置权位极高的重臣。北魏孝庄帝时,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,拜柱国大将军,位在丞相上,后又拜大丞相、天柱大将军。其后东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亦置,得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,与“四平将军”同班。普通六年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班。陈文帝天嘉六年(565),杜稜自领军将军迁此职、丹阳尹。拟
官名。明始置,清初改为左右寺丞。详见“大理寺正”。
官署名,即中都官府,泛指京师诸官府。见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·七年四月》注。
“长流参军”代称,意即长流曹长官。见《宋书·颜师伯传》。
唐五坊之一,以雕坊奉御为主官。见“五坊”。
官名。麴氏高昌国官,比唐朝尚书左右仆射,非宗室,外戚不得充任。
官名,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,秩皆六百石,属廷尉。东汉省右平,只置左平一人,掌平决诏狱。魏、晋不分左右,称廷尉评,北魏、北齐、隋沿其制。隋炀帝置评事四十八人,掌与司直同。唐置评事八员,从八品下。见《
见“御仗五职”。
官名。北齐置,为尚书省右户曹长官,六品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