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科
官署名。①清末海军部军医司所属二科之一。宣统元年(1909)设于筹办海军事务处医务司。二年,改属军医司。同年,随司併入海军部。掌海军之卫生防疫,承办医疗材料的制造购备,经管海军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使用和考核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②清末陆军部军医司所属二科之一。宣统二年(1910)设。掌陆军卫生人员之教育、补任、考核,审查防疫治疗方法,编定卫生报告,承办卫生材料之制造、筹备、供给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
官署名。①清末海军部军医司所属二科之一。宣统元年(1909)设于筹办海军事务处医务司。二年,改属军医司。同年,随司併入海军部。掌海军之卫生防疫,承办医疗材料的制造购备,经管海军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使用和考核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②清末陆军部军医司所属二科之一。宣统二年(1910)设。掌陆军卫生人员之教育、补任、考核,审查防疫治疗方法,编定卫生报告,承办卫生材料之制造、筹备、供给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,详见“中侍上士”。
使职名。唐朝中期始置,掌供朝会、赞引百官,以宦官充任。宋朝分置东上、西上閤门使,为武臣阶官,清要之选,多用以处外戚勋贵,属横班,各三员,视四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始实掌閤门司事,
周朝称中等诸侯国以下未受王命的卿大夫为小卿。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小卿宾西东上,大夫继而在上。”郑玄注: “小卿,命于其君者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按《王制》云,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;次国三卿,二卿命于天子,一
官名。为承徽寺的佐官见“承徽寺”。
官署名。北魏置。中书省办公处所之一,设于宫禁之外,尚书、门下官员常议事于此,其后不见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又于中书增设外省,置右散骑常侍、右谏议大夫、右司谏、右正言、中书舍人、起居
北宋贡举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传、三礼、学究、明法部科统称。其地位次于进士科。经礼部试、殿试合格,即获本科及第、出身或同出身。神宗时罢,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。哲宗时复设春秋科通礼科等,又立经明行
官署名。见“尚乘寺”。
清朝对非宗室封公爵者之称呼。清制,宗室封爵有镇国公、辅国公等,谓之国公。此外,对功臣及外戚之封爵有九等,第一等为公,以别于宗室封公者,又谓之民公。
官名。三国吴置。《会稽典录》: “(钟离) 牧父绪,楼船都尉。”(《三国志·钟离牧传》裴松之注引)官名,三国吴置,掌领楼船兵,位低于将军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钟离牧传》:“钟离牧……汉鲁相意七世孙也。”注
命妇封号。始见于南北朝,历朝皆置。多封皇后母、县公之妻及高官之母妻。北周时位在郡君下。唐、五代外命妇封五品官员,内命妇封三品、四品官员之妻,其母则封县太君。不因夫、子得封者,称某品县君。宋朝沿置,封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