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县邑啬夫

县邑啬夫

官名。春秋时晋与鲜虞设置,主管县邑之政。春秋时常以“”与“”对举,如《国语中》:“国无寄寓,县无施舍”、“国有班事,县有序民。”“”为都邑,“”为都邑外的乡聚。《齐侯钟铭》记灵公赐叔夷“其县三百”,这里所谓县,当是乡聚之“”,非郡县之县,故多至三百。春秋时直属于国君的县制已产生,于是乡聚意义的县常称之为县鄙,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记晏子回答齐侯的话中提到“县鄙之人入从其政”,县鄙亦称之为县邑,管理其地者为啬夫。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记“晋中行文子出亡,过于县邑,从者曰‘此啬夫,公之故人,公奚不休舍?’”《说苑·权谋》亦记其事,惟“过于县邑”作“亡之边”,亦正说明县邑是边鄙乡聚之地。《淮南子·人间》有鼓啬夫,鼓为地名,春秋时属鲜虞,可见鼓啬夫亦属县邑啬夫之类。战国时三晋沿置县邑啬夫,秦则称乡啬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翊府中郎将

    官名。① 唐朝十二卫所领翊卫府长官,各置一员,正四品下,领本府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。②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府长官,各置一员,从四品上,领本府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,高宗永徽三年(652)改为旅贲

  • 上光禄

    “上光禄大夫”的省称。

  • 视事

    ① 就职治事,办理公务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崔子称疾不视事。“② 官名。又作“胝事”。战国魏等国置。主管某一职事的官长。《滨虹草堂藏古玺印》著录魏国官印:“右库眡(视)事”。

  • 徕远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徕远司员外郎。清朝理藩院徕远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设满洲二人,蒙古三人。

  • 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

    官署名。简称大同等处万户府。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(1279),掌红城、马邑等处屯田新附军人一万人。武宗至大元年(1308),改为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。

  • 定陇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,拟折冲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罢。

  • 官制用语,即拜官授职。汉朝也称官员改任它官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 中元二年(前148)“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,大行奏谥、诔、策。”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凡言除者,除故官就新官也。”历代沿用。又,免除官

  • 和硕厄夫

    即“和硕额驸”。

  • 行都水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朝都水监派出机构,掌巡视河道、治河等事,设于顺帝至正八年(1348),立司济宁路郓城。九年,又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。各置监、少监、监丞等职。官署名。元至正六年(公元1346年),因黄河连年

  • 典北锣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北王府,员额二十四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