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御史大夫

右御史大夫

官名。三国吴孙休永安五年 (262)分御史大夫置。《三国志·孙休传》: “廷尉丁密、光禄勋孟宗为左、右御史大夫。”唐中宗神龙元年(705)改右肃政大夫为右御史大夫,为右御史台长官,掌监察地方文武官僚,从三品。睿宗延和元年 (712)废。元末朱元璋吴元年 (1367) 复置,与左御史大夫并为御史台长官,掌纠察朝廷内外百官,从一品。明洪武十三年 (1380)废。参见“御史大夫”、“御史台”。


官名,三国吴置,为右御史台长官,掌监察在京百官,后兼监察地方长官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休传》:“(永安五年)冬十月,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,廷尉丁密、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。”其后,唐中宗神龙元年改左右肃政大夫为左右御史大夫,睿宗延和元年废。明朱元璋吴元年复置,与左御史大夫共为御史台长官,掌纠察朝内外百官,洪武十三年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书吏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从九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州校尉府

    官署名。南北朝时代,州有少数民族者,刺史除带将军置军府外,又带护蛮校尉等名号,置校尉府。如会稽、丹阳、吴郡、吴兴、琅邪、高阳、宣城、东阳、江夏、竟陵、巴东、建平、武陵、广兴等郡都是如此。其刺史的僚佐共

  • 护都水使者

    官名,即河堤谒者,汉成帝置,掌治河流水道,水利灌溉,保护堤防等。阚骃《十三州志》:“成帝时,以校尉王延世为河堤谒者,秩千石,或名其官为护都水使者。”参看《汉书·成帝纪》。

  • 外府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外府上士佐官,员二人,正二命。

  • 大行台尚书仆射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多省称为大行台仆射。为大行台次官,佐大行台尚书令掌管大行台事务。《北齐书·赵郡王琛传》: “高祖将谋内讨,以晋阳根本,召琛留掌后事,以为并、肆、汾大行台仆射(时高欢为大行台),领六州九酋

  • 太子左崇掖卫

    即太子左监门率府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为左监门率府。

  • 左一护军府副护军

    官名。唐初秦王、齐王府左一护军府次官,各置二员,从四品下。

  • 宗正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宗师中大夫宗正上士属官。正一命。

  • 太御

    官名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更名太仆为太御。东汉复故。参见“太仆”。官名。王莽改太仆曰太御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详《太仆》条。

  • 恢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秦置。北魏沿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三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四品。见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。武官名。北魏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正四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