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四译馆

四译馆

参见“四夷馆”。


官署名,明清皆置。四译馆又名四夷馆,掌翻译四方少数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文字。明朝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外国朝贡,特设蒙古馆、女直馆、两番馆、西天馆、回回馆、百夷馆、高昌馆、缅甸馆。置译字生、通事,通译语言文字。正德年间,又增置八百(国名)馆;万历年间,又增置暹罗馆。

四译馆初置属翰林院,选国子监生习译,宣德元年(公元1426年),兼选官民子弟,委官教肄。弘治七年(公元1494年)改属太常寺。

清朝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始置,属翰林院,以太常寺少卿为主官。乾隆十三年(公元1748年)省入礼部,改称“会同四译馆”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太常寺·四夷馆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礼部·会同四译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徽副使

    官名。宣徽院官员。辽朝北面朝官宣徽北院、南院,南面朝官宣徽院、南面京官南京宣徽院皆置,位知院事下、同知院事上。元朝成宗大德四年(1300)置二员,从二品,位同知下、佥院上。官名。亦称宣徽院副使,为宣徽

  • 大都皮货所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用从九品印,隶中书省工部。置提领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督学道

    官名。清朝道员之一。负责各省学校教育事宜。各省均置,系按察使佥事衔,以各部郎中进士出身者补用。惟直隶设“学督御史”。雍正四年(1726),各省督学改为提督学政。

  • 州部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州部之吏”。战国始见。地方州长的部属小吏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 “故明主之吏,宰相必起于州部。”《五蠹》: “州部之吏,操官兵,推公法而求索奸人。”陈奇猷注: “州部之吏为地方小官”,“即州

  • 访单

    官吏考核文书。明朝考察、检选官吏时使用。由吏部密托吏科都给事中及河南道掌道御史共分咨访,填写人匿其名。隆庆(1567—1572)后改称动册。

  • 国舅乙室已大翁帐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诸帐官中的大国舅司,掌国舅乙室已大翁帐兵马之事。设官有国舅详稳、国舅都监、国舅本族将军、国舅本族小将军。

  • 遥辇剋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诸帐官。官名末详。掌遥辇帐下统兵之事。

  • 南史氏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齐国设置,为辅佐太史之官,相当于《周礼·春官》之属的小史之职,以其居在南,故谓之南史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记太史书写崔杼弑其君,崔子杀之,“南史氏闻太史尽死,执简以往。”此指南史氏仍书“

  • 宣正郎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六年(1116)置,为从七品武阶官。

  • 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

    官名,辽朝置,掌监察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