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家

国家

①春秋战国时期称诸侯封域为国,卿大夫采邑为家。亦以为国之通称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人有恒言,皆曰天下国家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赵岐注:“国谓诸侯之国,家谓卿大夫家也。”《尚书·立政》:“其惟吉士,用劢相我国家(西周)。”②指帝王。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上》:“二月,上至奉高。”刘昭注引应昭《汉官》马第伯《封禅仪记》: “国家(光武帝)居太守府舍,诸王居府中,诸侯在县庭中斋。”③ 公家。《梁书·贺琛传》:“我自除公宴,不食国家之食,多历年稔,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,积累岁月。”


1、指皇帝。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上》:“二月,上(光武帝)至奉高。”注:“应劭《汉官》马第伯《封禅仪记》曰:十五日,始斋。国家居太守府舍,诸王居府中,诸侯在县庭中斋。”

2、指公家。《梁书·贺琛传》:“我自除公宴,不食国家之食,多历年稔,乃至宫人,亦不食国家之食,积累岁月。”

3、指诸侯卿大夫的封地。春秋战国时,诸侯封地称国,卿大夫的封地称家,也通称为国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人有恒言,皆曰‘天下国家’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注:“赵岐曰:国谓诸侯之国,家谓卿大夫(之)家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祠祀

    官名,汉置,即太祝、庙祝,掌祭祀时读祝词和迎送神等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:“奉常,秦官,掌宗庙礼仪。有丞。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,属官有太乐、太祝、太宰、太史、太卜、太医六令丞……景帝中六年更名太

  • 太子内直备身正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左、右卫坊,下统太子内直备身副都督、内直备身五职,内职备身等,掌东宫侍卫。从四品。

  • 工科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六科之一。明洪武六年(1373)置。设给事中二人。初隶承敕监,后改隶通政司。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,左、右给事中各一人,给事中四人。南京工科亦设给事中一人。永乐(1403—1424)中六科

  • 曩论充

    官名。吐蕃官,即小相,置一人,与大相、内大相、副相、内副相、整事大相等共任国事。

  • 社会部

    官署名。社会部原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的一个部,目的在于“训练民众”,指导、监督一切人民团体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撤销,另在行政院内设立社会部,管理全国社会行政事务。部内分设总务司、组织训练司、社

  • 南院都部署

    官名,辽朝置,为南院都部署司长官,掌南院部族军民之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。官名。辽置,为南院都部署司的主官。见“南院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直入正副都督

    武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右卫府的直荡属官。其秩分别为正五品上与正六品下,掌警卫宫廷。

  • 中黄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有丞。西晋有中黄藏、左藏、右藏令,管理金帛库藏,皆属少府。东晋以后不置。至梁始置此职,属少府卿,左、右藏令则属太府卿。陈沿置。隋则沿北齐制,称黄藏令。

  • 侯文学

    侯的家臣之一。三国魏置,为侯的文学侍从,如高曾为平原文学、高堂隆为历城文学。见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。

  • 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

    见“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