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宗正少卿
官名。北魏置,为大宗正卿副贰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改四品上。北齐因置,为大宗正寺次官,四品上。
官名。北魏置,为大宗正卿副贰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改四品上。北齐因置,为大宗正寺次官,四品上。
即官吏的俸禄,又称奉,也就是国家根据官吏职位的高低给予官吏的报酬。禄俸有的给土地,有的给谷粟,有的给银钱,有的给杂物,也有的给钱和地,有的给钱和谷。周朝给土地,春秋时出现给粮食。战国时普遍给粮食,但计
官名合称,金朝置。金国海陵王正隆六年(公元1161年)侵宋时,置三道都统制府和左右领军大都督,帅三十二总管南侵。这总管是领兵总管,为军中主将或主帅。其名号为:神策总管、神捷总管、神锐总管、神毅总管、神
官名。金置,属都水监。明昌五年(公元1194年)罢都水掾,设勾当官二人,兴定五年(公元1221年)设四人,备分治监差委。
官名。①“公车司马丞”省称。②北齐卫尉寺置为公车署次官,九品下。隋朝沿置,一员,正九品下。官名,西汉置,为公车司马丞的省称,佐令掌宫司马门守卫巡逻及天下臣民奏章等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卫尉》:“属官
官名。明清通政使司之副长官。佐主官掌司事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设,一人。并设誊黄右通政一人。南京通政使司亦设一人,皆正四品。清顺治元年 (1644) 沿设,汉二人。乾隆十年 (1745) 裁一人
官名。①战国楚、赵置,位令尹、相国下,位甚尊。《战国策·东周》: “公爵为执珪,官为柱国,战而胜,则无加焉矣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 “田驷谓柱国韩向曰”鲍彪注: “柱国,楚官,盖赵亦有。”秦、汉之际
公文制度。亦作批朱。明朝章奏批答过程中,需先由内阁大学士票拟文字,再交由司礼监,经秉笔、随堂太监用朱笔批改,然后方可准行。这是内阁与司礼监互相制约的方法。
军官名。宋代雄略军有马军、步军,马军属侍卫马军司,步军属侍卫步军司。军署都指挥使;军下分若干指挥,每指挥置指挥使。见《宋史·兵志一》。
官名。金置,属卫尉司。员额三十人,为皇后常侍官的一种。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拟克狄将军等号; 大通三年 (529)定制后,班阶略提高,改拟明智将军等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