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女史

女史

官名。①《周礼》天官、春官之属。《天官》:“女史,掌王后之礼职,掌内治之贰,以诏后治内政、逆内宫、书内令; 凡后之事,以礼从。”《春官·序官》:“世妇,每宫卿二人、下大夫四人、中士八人、女府二人、女史二人、奚十有六人。”郑玄注: “女府、女史,女奴有才知者。”② 内宫女职。北魏置,典内宫事,视三品。隋炀帝改名女使,分隶女官六局二十四司,视外,其员额依诸局事务之繁简,多者十人以下,无定员。唐朝复名女史,宫官六尚二十四司及宫正皆置,二至十人不等,掌执文书; 太子内官三司诸掌亦置,二至四人不等。金同唐制,六尚二十四司及宫正皆置,二至十人不等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内职定为六局一司,尚功局置六员,余五局及宫正司各置二员,二十七年共增为九十六员,二十四司及宫正司分置二至十人不等,比外职掾吏。


女官名。1、周置,属天官·冢宰,掌王后之礼,记宫内之法,核计六宫财用,书写王后命令等。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:“女史八人。”注:“女史,女奴晓书者。”疏:“案其职云,掌王后之礼,职内治之贰,亦女奴晓书者为之。其职,与王之大史掌礼同。”2、汉置,为后宫女书记,掌记录功过和侍奉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女史彤管,记功书过。”郑玄注说:“亦如太史之于王也。”彤管:红杆毛笔。《汉书·孝成班倢妤传》:“顾女史而问诗。”3、到南朝宋,“女史”前则冠以职事修饰文字,如校书女史、赞乐女史、中训女史、校学女史等,见《宋书·后妃传》。4、北魏也置女史,掌内事,位视三品。见《魏书·皇后传序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讲议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)置,隶尚书都省,负责讨论宗室、冗官、国用、商旅、盐铁、赋调等问题,以宰相蔡京提举,下设参详官、检讨官。同时,枢密院亦置,讨论武备之事,以知枢密院为提举。三年,皆罢。

  • 武榜状元

    武科目殿试取录的第一名。明朝旧有武科,无武科殿试,故仅有武举人,无武进士、状元之名。崇祯四年(1631)始开武殿试,钦定一甲三人,以王来聘能舞百斤大刀,定为状元,授副总兵。清沿其制,光绪二十七年(19

  • 宝谟阁学士、直学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宝谟阁”。

  • 机要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学部总务司所属三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理机密文书,撰拟紧要章奏及关涉呈部事体之文件、函电,稽核京外办理学务职官功过及其任用、升黜、更调并掌检定教员等事。置员外郎二人、主事二

  • 节度州

    以节度使为长官之州。宋朝为三品州,高于观察州,为六等州之第二等,节度使不赴镇者,则以他官判、知,属官有节度判官、节度掌书记、节度推官,又有节度副使专授左降官。辽朝节度州设节度使、节度副使,为正副长官,

  • 典翼刑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翼王府典官之一,掌刑狱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

  • 京通十三仓场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京、通十三仓之主官,隶属于总督仓场侍郎。顺治元年(1644)置。凡京仓十一: 禄米仓、南新仓、旧太仓、北新仓、富新仓、兴平仓、太平仓、储济仓、本裕仓、丰益仓、海运仓。通仓二: 中仓、西仓。分

  • 咨议所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于靖江王府置,设咨议、记室、教授各一人。成祖即位,改置为长史司,置官与诸王府长史司同。

  • 太子典膳郎

    官名。太子典膳局长官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太子典膳监置,二员,正六品上,掌东宫进膳、尝食,每夕更直于厨。

  • 邮亭掾

    县分职吏名。邮亭之设始于汉代,《汉书·薛宣传》颜师古注说:“邮,行书之舍,亦如今之驿及行道馆舍也。”可见邮亭是传递文书、接待过往使者的机构。东汉干县置邮亭掾,主管邮递之事。参见“邮书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