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守制

守制

旧时,官员遭父母或祖父母之丧,须解职,在家居丧,称守制。子为父母守制,居丧三年,丁忧二十七个月,其间不计闰,扣足二十七个月为满,然后除服。出继为人后者,为所后父母居丧。孙及曾孙为其祖父母、曾祖父母承重者,亦同。为人后者,其生父母死,则治丧,不计闰,扣足一年为满。养子为所养父母,孙为生祖母治丧亦同。终制,则起复。清朝满、蒙京官守制,百日后可赴原任衙署办事,但不参与朝会、祭祀,期满起复; 外官员守制则回旗,百日后于原衙门行走,朝会、祭祀不与,期满起复。汉官、汉军用汉缺者,则回籍或回旗,期满起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入内内侍省副都知

    宦官名。宋朝置,位在都知之下,掌供奉禁中之事。神宗时定为正六品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改为同知入内内侍省事。

  • 左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。秩正三品。英宗至治二年 (1322) 二月,由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立。置都指挥使三员,副都指挥使二员,佥事二员。下辖十行军千户所,一守城千户所,一屯田千户所。置营于清州

  • 县门下议生

    县门下吏名。晋代于郡府置门下议生,县亦置门下议生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记北齐京县属吏,在主记之下有“议及功曹”,按同书记北齐清都郡设有议生,以晋代之例推之,“

  • 吏部都令史

    官名。亦称吏曹都令史。两晋以来尚书省置都令史八人,协助尚书左、右丞管理都省事务,监督诸曹尚书,参与政要。权任虽重,用人常轻。至南朝梁始重其选,置殿中、吏部、金部、左民、中兵五都令史,梁武帝天监九年(5

  • 法制院佥事

    官名。清末内阁法制院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五月设。位参事之下。无定员,视事之繁简酌置。分任本院法律法令之起草与审议。

  • 太弟屯骑校尉

    官名。西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,相当于储君,以刘渊为太弟屯骑校尉。职如“太子屯骑校尉”。参见《魏书·匈奴刘聪传》。

  • 僭位

    非法占据上位。

  • 某国详稳

    官名。见“某国详稳司”。

  • 司理院狱

    监狱名。宋代附设于司理院的监狱。参见“司理院”。

  • 养廉

    清朝官吏管理制度。即在正式俸禄之外附加俸银,以培养廉洁之风,杜绝贪污。始于雍正(1723—1735)时,详“养廉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