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作司丞
官名。明太祖吴元年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 于将作司置,正五品,佐卿、少卿掌司事。洪武元年(1368)改将作司隶工部,六年改司正六品,司丞品秩亦随降。十年罢。
官名。明太祖吴元年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 于将作司置,正五品,佐卿、少卿掌司事。洪武元年(1368)改将作司隶工部,六年改司正六品,司丞品秩亦随降。十年罢。
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。有丞。隶少府卿。
官类名。王国既是政区,也是汉代至南北朝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之一。秦始普遍推行郡县制度,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亦有设国的,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记秦惠王起兵伐蜀,定蜀以后,封蜀君为侯,置相以治理其地。
官名。汉朝州郡职司教育的学官。亦称郡文学掾,省称文学。东汉末,王国、丞相府亦置。西晋郡国皆置。十六国前赵石勒立太学亦置。官名,汉朝郡国设此官,也称郡文学掾,简称文学,如有主事,则称文学主事掾。主管学校
官名。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始置,员二人,从七品上,掌供奉讽谏,隶门下省。天授二年(691)增至五人,其后除授颇为杂滥,有“补阙连车载”之讥。宋初多出领外任,或兼领别司,不专任谏职。太宗端拱元年(
官名。①周朝置。掌测量道路。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司马命量人,量侯道,与所设乏。”郑玄注:“量人,司马之属,掌量道巷涂数者。”② 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掌测量营造城邑宫室的土地面积。《周礼·夏官》: “量人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豫王府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参见“典厨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衔枚氏下士二人,掌理禁止内外朝高声喧哗;国家有大祭祀,下令停止喧哗;军旅田役令衔枚,不得言语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衔枚中士,正二命;衔枚下士,正一枚。属夏官府大驭中大夫。
使职名。唐朝有屯田之州置,掌军屯。武则天延载元年(694)曾以娄师德为河源军检校营田大使; 如节度使兼,则有副使、判官各一人,节度使罢秩则留营田印以郎官主之; 诸军万人以上有营田副使一人; 玄宗开元十
官名。唐设此官,掌巡察街道。唐张籍《沙隄行呈裴相公》诗:“街官闾吏相传呼,当前十里惟空衢。”
西周时期隶属于王室的臣子。《大盂鼎铭》:“易(锡)夷司王臣十又三伯。”《周易·蹇》: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