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市易务

市易务

官署名。宋神宗熙宁五年(1072)置,掌乘时贸易,平抑物价,以通货财,及召人抵当借钱出息等事物,设提举官。不久以在京商税院、杂卖场、杂买务隶属提举市易务,并以榷货务为市易西务下界,市易务为市易东务上界。六年,隶都大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司。不久改称都提举市易司,兼领诸州市易务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隶太府寺。元丰七年(1084)改市易下界为榷货务,上界为市易务。哲宗元符二年(1099),改市易务为平准务。


官署名。为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新法的机构。熙宁五年(公元1072年)置于汴京及各地,主官为监官与提举官。其职掌为估定物价;平价收购滞销货物,到市场缺货时再销售出去;借贷官钱或赊售货物给商贩,收取一定利息;采购三司所属各司、库、务需要的物资。次年将汴京的市易务改名为都提举市易司,成为总的机构,兼领诸州市易务。元丰七年(公元1074年)又改市易上界为市易务,亦为都提举市易司的下属机构。参见“都提举市易司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奚官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长秋寺所属有奚官署,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,掌守宫人使药、疾病、罪罚丧葬等事。所属有染局丞。隋唐沿置,称奚官局,属内侍省。

  • 畏兀儿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地方监察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,置司哈剌火州(今新疆吐鲁番)。十九年,改升为河西行御史台。

  • 免解

    官场用语。五代后唐至宋朝,举人获准不经解试,直接参加礼部试,称为免解。或准免一次,或准永远免解。进士科及武举举人获永远免解者,称为免解进士。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项规定。允许应试者不经过解试而直接参加省试

  • 卤簿使

    使职名。掌天子车驾仪仗次第。唐开成五年(840)葬文宗,以兵部尚书王起为之。五代沿置,多以兵部尚书充任。宋初始改以他官充任,太宗太平兴国九年(984)始铸其印;真宗大中祥符(1008—1021)以后,

  • 首领太监

    官名。清朝太监官职之一。品衔各有不同。以七品充任者为“执守侍”衔,八品者为“侍监”衔,亦有以无品级太监充任者。宫内各处、各园、行宫、陵寝及内务府掌仪司、营造司、敬事房等机构均设,掌率所属太监承应差事。

  • 申明亭

    乡里断事场所。明太祖洪武五年(1372)命地方里邑置。凡十恶、奸盗、诈伪、干犯名义、有伤风化及犯赃至徒者,书其名于申明亭,以示劝戒。里老人、里长于此理断乡里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。乡里调解机构。明代设

  • 拦头

    役名。宋朝下等役职。掌在监当官与专知指挥下稽察来往商旅,拘拦搜检漏税及禁卖货物。差五等户充当,或招募。公人名。宋代州役之一,在监当官与专知官指挥下稽察来往商旅,拘拦搜检漏税物资等。一般差第五等户充任或

  • 铠曹参军、行参军

    官名。见“公府铠曹”。

  • 临安府四厢官

    官名。南宋时分临安府城外内为南北左右厢,各置厢官以听民讼,分使臣十员以缉捕盗贼。分六都监界,分差兵一百四十八铺以巡防烟火。后罢城内二厢官,惟留城外二厢官。

  • 掌治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正三命,府属不明。《北周六典·六官余录》引陈仲安《北史校勘记》说:“《通典》卷三十九“后周官品”无掌治上士,正三命有掌次上士。北史例讳治字,治或是次之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