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府丞

府丞

官名。①汉朝郡府之属吏。《后汉书·朱博传》: “于是府丞诣阁,博乃见丞掾曰: ‘以为县自有长吏,府未尝与也,丞掾谓府当与之邪。’”《后汉书·羊续传》: “为南阳太守,常敝衣薄食。府丞尝献其生鱼,续受而悬于庭。”又,汉末称郡丞为府丞。② 明朝置,为两京顺天府、应天府之佐官,每府一人,正四品。协助府尹掌京府之政令,兼领学校。清沿明制,设于顺天、奉天二府,正四品,汉缺。专职分理学务。顺天府自乾隆五十八年(1793)专设学政(隶属直隶总督)后,府丞仅管府属各州、县考试童生及管理金台书院等事。奉天府丞则掌盛京、吉林学校之政令,同各省学政之治。③清朝宗人府之职官,汉缺,正三品。掌校理汉文册籍。详“宗人府府丞”。


1、郡丞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羊续传》:“府丞尝献其生鱼,续受而悬于庭;丞后又进之,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。”“旧典,二千石卒官赙百万,府丞焦检遵续先意,一无所受。”

2、明朝顺天府、应天府的副长官,清朝顺天府、奉天府的副长官。见《明史·职官四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志三》。

3、金朝大宗正府、清朝宗人府的副长官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宗人府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候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分设于防御州、刺史州等处,掌监察吏卒,维护治安。设司候、司判领司事,秩正九品、从九品。下设司吏、公使。官署名。金代置于诸防御州与刺史州,与军辖同管城壁。设司候一人,正九品;司判一人,从

  • 总统府机要室

    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。掌理有关机要电务事项。设主任、副主任各一人,秘书二人,科长二人,视察四人,科员二十人,雇员二人。

  • 宗学副管

    官名。清朝左、右翼宗学之职官。协助总管办理宗学事务。左、右翼各设八人,食八品俸,以宗室中分尊年长者引见补授。

  • 上仪同

    即上仪同大将军、上仪同三司的简称。

  • 北都尹

    官名。唐朝陪都太原实际长官。玄宗开元十一年 (723) 改太原府长史置,一员,从三品,通判府务,巡属县、观民风、理刑狱,牧缺则行其事。

  • 陛楯郎

    郎官别称。因执楯侍卫于宫陛侧,故名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秦始皇时,置酒而天雨,陛楯者皆沾寒。优旃见而哀之”,“临槛大呼曰:‘陛楯郎!’郎曰:‘诺!’”官名。秦置,属郎中令,掌执盾在殿陛侧侍卫的官员。

  • 劝农副使

    官名。金置,见“劝农使司”。

  • 单月选

   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参见“急选”。

  • 正统

    西夏军队职官。为第一等,有副统辅佐。

  • 今上

    谓在位的皇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有“今上以重法绳之”之语。清梁章钜《称谓录》说:“今上”之称始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