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度支使

度支使

官名。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。唐肃宗以战事费多,乾元二年(759)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、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,德宗贞元五年(789)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,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。顺宗永贞元年(805) 以后停。②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) 分三司使而置,一员,掌会计天下财赋之数,每岁均其有无、制其出入,以计邦国用; 淳化四年(993) 复三司使,遂省,五年又置,真宗咸平六年(1103)罢。有副使一员,通签逐部之事。③清末东三省度支使司长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置,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各一员,正三品,主财赋; 其属有佥事、科员、一、二等库官; 宣统元年 (1909) 省黑龙江一员。


官名。宋初设此官,掌管国家部分财政收支。度支的原意是量入为出,根据收入计划支出。宋初设三司使,总管盐铁、度支、户部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使。度支使掌八案:1、赏给(给赐等),2、钱帛(百官俸禄库藏钱帛、军衣等),3、粮料(三军粮料、军校口食、御河漕运、商人飞钱等),4、常平(诸州平籴),5、发运(汴河广济蔡河漕运、桥梁、三税等),6、骑(诸坊监院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),7、斛斗(两京仓廪廥积,计度东京粮料、百官禄粟厨料等),8、百官(京朝幕职官奉料、祠祭礼物、诸州驿料等)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三司使》。参看“度支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入籍

    官员改入他省、县籍,称为入籍。清制,凡入籍者,需其祖父在寄居地方置有产业,居住二十年以上,方准入籍。由寄籍所在地方官察核,报吏部定议。

  • 太子宫门大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楼禀曾任此职。隋朝为太子宫门局长官,置二员,从六品上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称太子宫门监。参见“宫门局”。

  • 中行员外郎

    唐、宋时期户部、刑部诸司员外郎统称。北宋前期,叙迁转前行员外郎,若带知制诰职,则转后行郎中。官名。宋代寄禄格官阶旧官中有中行员外郎,相当新官朝散郎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元丰寄禄格》。

  •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等户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秩正三品,隶中政院,掌皇后中宫钱粮造作,设于成宗大德三年(1299)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同知、副总管各一员。下辖大都、翼宁、南阳、唐州、河南府路四所管民提举司,秩从五品,领十一处提领所。

  • 外监

    “外殿中监”省称。官署名。指都水监所属都水局。宋代都水监在澶州置局,号称外监,掌治河渠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·都水监》。

  • 礼宾院

    官署名。唐朝宴劳少数族政权或外邦使者之所。玄宗天宝十三载 (754) 令鸿胪寺勾当检校,宪宗元和九年(814)置于长兴里之北; 以礼宾使主其事,引对番客。宋朝掌回鹘、吐蕃、党项、女真等朝贡馆设及互市、

  • 田曹参军事

    官名。田曹长官。北魏王府、公府、将军府置,诸州一度置,从六品上至从八品。北周置于大丞相府、都督中外诸军事府。唐朝都督府置,员一至二人,正七品下至从七品下。中宗景龙三年(709)地方诸府析户曹置,掌园宅

  • 东羌督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为领兵武职,属东羌校尉。见《晋书·李流载记》。

  • 太医院提点

    官名,金朝置。正五品,掌诸医药,总判院事。其佐官有使、副使、判官等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官名。金置,秩正五品,为太医院的长官。

  • 宣德尉

    武散官名。隋炀帝时置,秩正七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