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户曹

户曹

官署名。① 三国吴尚书台四曹之一,以尚书主之,下置郎。掌国家财政、会计、仓库、户籍、田宅等。参见“户曹尚书”、“户曹郎”。② 王府、公府、将军府僚属诸曹之一。汉朝三公府始置,掌民户、祠祀、农桑事,长官为掾。三国魏相国府、大将军府、晋朝诸公及位从公府、将军府皆置,长官设掾或属。至西晋末设参军主曹事。南朝诸公、督府,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、王府、位从公府、将军府,北周都督中外诸军事府皆置,长官为参军或参军事。隋朝左右领军府、王府置,长官为参军事,高祖开皇三年 (583) 改为司户,长官改司户参军事。唐朝王府复置,掌封户、僮仆、弋猎、过所。三都、都督府、督护府亦置,长官皆为参军事。③地方州县官府诸曹之一。汉朝郡县始置,长官为掾或史,职掌同公府户曹。三国、晋、南朝郡县多置,南朝宋诸州亦置。北齐司州、郡县置。长官多为掾。隋朝州 (郡)县置,开皇三年改司户,长官为从事、佐、参军事。唐朝诸州置,掌户籍、道路、过所、杂徭、婚姻、田讼、良贱等民事,长官为司户参军事。北宋初置于开封府、三京,掌户籍赋税、仓库受纳事,长官为参军。徽宗大观二年 (1108) 州郡并置。


官署名,汉置,汉朝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称三公,三公办公的官署称府,府中分掌某方面事务的机构称曹,户曹为诸曹之一。户曹掌民户、祠祀、农桑;其长官称掾,副长官称属。郡县也置户曹,其职事略同公府户曹;其长官称掾,副称史。王国也置,职事同三公府之户曹。三国魏相国府、大将军府沿置。三国吴尚书台置户曹,为尚书台四曹之一,下置郎,掌国家财政、会计、仓库、户籍、田宅等。晋朝诸公府及位从公府、将军府皆置,长官为掾或属,至西晋末年,改置参军掌曹事。其后,南朝、北魏、北齐、北周皆沿置,长官为参军或参军事。隋朝王府和左、右领军府也置,长官称参军事。唐朝王府复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副仆正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属宫师府。位在仆正之下,掌东宫车马、厩牧、弓箭、鞍辔、器物等事,秩正七品。

  • 千牛左右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,各置十六员,正六品,掌执千牛刀宿卫。唐朝改千牛左右、备身左右为千牛备身。武官名。隋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置,属左右备身府,秩正六品,掌执

  • 封驳

    大臣见皇帝诏敕有不便者举驳而封还汉朝已有此例,但无定制。亦称“涂归”。唐制,奏驳正之目,由门下省给事中掌之。宋朝规定,皇帝制敕行下之前设官检查舛误及有所不便之事,许以封还、驳正之权。明朝则为六科给事中

  • 同知储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储政院的副主官,员额二人,秩正三品。

  • 右於陆王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奕蠡王之下。

  • 法部侍郎

    官名。清末置,为法部的副长官,见“法部”。

  • 大将军军监

    官名。汉朝大将军属吏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“使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,将五千骑,分三队,出塞各数百里,捕得虏各数十人而还。”官名,西汉置,为大将军属官,掌监督军队,也领兵作战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天子

  • ①居官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夫子加齐之卿相。”赵歧注:“加犹居也。”③提升官位等级。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: “皆益其禄,加其级。”③原职之外,增授其它职衔或虚衔。

  • 温泉汤监

    即温汤监。

  • 二等道

    道的等级之一。北洋政府时期规定,符合下述情形之一者为二等道:一是辖县较多、财富较富或辖县虽少而繁剧的;二是边区而又形势重要的;三是地当冲要或境内辖有重要商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