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挽郎

挽郎

执事于皇帝、皇后等丧礼之仪仗队员。南朝宋、陈、北魏、唐朝、宋朝置,均选品官子弟担任,为入仕途径之一。南朝宋制,选六品以上子弟为之,人数自二十至六十不等。北魏制,被选挽郎后,可除奉朝请或将军府参军等官。唐朝亦选五、六品以上子弟。宋朝诸帝陵墓置,与斋郎出身同,许于南曹投状铨选注官。


古代皇帝或后妃死后,以少年牵引灵柩并唱挽歌,称为挽郎,多以贵族官僚子弟为之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有“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”的记载。至唐作为贵族官僚子弟出仕的途径之一。如《全唐文》卷三四一颜真卿《正议大夫行国子司业上柱国金乡县开国男颜府君神道碑铭》记开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颜允南“以挽郎选,糊名考判入高等,授鹁觚尉。”宋置于诸帝陵,与斋郎均属同一类出身,得铨选注官。参见“斋郎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禁杀戮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禁杀戮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渔业警察局(所)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民国十八年(公元1929年)十一月内政部咨清农矿部共同制定《渔业警察规程》,次年农矿部起草完毕,与内政部共同呈报行政院备案,旋农矿部改组为实业部,《渔业警察规程》于民国二十年(

  • 琼林苑

    苑园名。见“提点在京四园苑所”。

  • 调班

   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。指同品级官员调补之班次,有多途: 以开列具题调者,吏部尚书以五部、理藩院尚书调; 以保举调用年满更换者,户部三库郎中以宗人府理事官、部院宗室郎中、理藩院步军统领衙门内务府满洲郎中调;

  • 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吏治类科目。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诏举,郭邻之及第。

  • 太医院丞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改太医院为正五品衙门,置院丞一人,佐院令掌院事。二十二年,复改丞为院判,正六品。

  • 掌教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卢恩道曾任此职。一说为春官府属官。正三命。

  • 清漳令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参见“清漳署’。

  • 内直监

    东宫官名。亦称太子内直监。北齐为太子门下坊殿内局长官,置二员。隋改殿内局为内直局,置官仍旧。皆正六品。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名内直郎,隶太子左春坊。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殿内局”。

  • 茅土

    爵位、封邑的代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