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敷文阁学士

敷文阁学士

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十年(1140)置,为正三品贴职。参见“贴职”。


官名,宋高宗绍兴十年(1140年)置。敷文阁是藏书阁,内藏徽宗圣制。其官有学士、直学士、待制,均为贴职,无职守,无所掌,只供侍从顾问;但有这种职衔,可享受超官阶优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野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三国初置,掌征伐。南朝宋、北魏、隋初皆置,但品位比以前低,为九品。

  • 中宫史

    官名,汉置,为皇后属官,掌文书诏令文学等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赵皇后》:“臣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御幸孝成皇帝,产子,子隐不见。”

  • 长信庭林表

    官名,属太后。1、宫中女官;2、给事长信宫之宦者。《汉书·叙传》:“时长信庭林表适使来,闻见之。”注:“孟康曰:长信,太后宫名也,庭林表,宫中妇人官名也。师古曰:长信宫庭之林表也。林表官名耳,

  • 权同都督

    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二年(1132) 始置,以参知政事兼任,置司镇江,掌都督江、淮、两浙、荆湖诸军事。后改同都督。

  • 司勋大夫

    官名。即司勋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司勋郎中。官名。唐高祖龙朔二年,改司勋郎为司勋大夫。掌校定勋绩,论官赏、勋官告身等事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吏部尚书》。

  • 宣政院使

    官名。元朝置。秩从一品。宣政院长官。初置院时,设二员,为长者以朝廷大臣兼任,位居第二者由帝师推荐僧人担任; 下设同知二员,副使二员,参议二员,经历二员。后增设断事官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等职,院使员数也不

  • 清浊

    官职制度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职有清、浊之分,士族高门只出任与自己身分相适的“清官”,寒门则只能任“浊官”。由浊官迁任清官,则可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,故当时“其官唯论清浊,从浊官得微清,则胜于转”(《隋书

  • 弹曲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,属司直中郎将,佐其监察群臣。《三国志·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 “(司直中郎将张) 俶表立弹曲二十人,专纠司不法,于是爱恶相攻,互相谤告,弹曲承言,收系囹圄,所讼失理,狱以贿成。

  • 常调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判、司、簿、尉及其摄官,依不同出身、任数、考数、举主员数,是否流外,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、录,称为常调。以此法升转之官,则称常调官。时有俗语说: “家常饭好吃,常调官好做”。宋制,吏部按

  • 虞衡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虞衡司员外郎。明清虞衡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设,一人,后又增设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。汉员外郎二人。满洲司属初不分曹,随堂官所派。后增为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