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柱国

柱国

官名。①战国楚、赵置,位令尹、相国下,位甚尊。《战国策·东周》: “公爵为执珪,官为柱国,战而胜,则无加焉矣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 “田驷谓柱国韩向曰”鲍彪注: “柱国,楚官,盖赵亦有。”秦、汉之际,张楚农民政权置,有柱国房君。②柱国大将军省称。③隋朝为正二品散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。唐朝为十一转勋官,比从二品。宋朝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,从二品,徽宗政和三年(1113)罢。金朝亦为十二阶勋官第二阶,从二品。元朝为十阶勋官第二阶,从一品,只用于封赠。明朝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,从一品; 又有左、右者,为十二阶武勋第一阶,正一品。


官名。战国时楚国有此官,分上柱国和柱国,上柱国位次令尹(宰相),为武职最高官衔。原为保卫国都之官,后也帅兵远征;柱国位次低于上柱国。赵国亦有此官。见《战国策·东周·秦攻宜阳》、《战国策·赵四·翟章从梁来》。秦汉之间也有此官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柱国曰:秦末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,此生一秦,不如因立之。”“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,功名,立为临江王。”从隋朝始,上柱国和柱国,作为勋级以酬勋功,上柱国为从一品,柱国为正二品;唐代上柱国为视正二品,柱国视从二品;宋代上柱国为勋级最高阶,柱国仅次于上柱国;金代为正二品和从二品;元代升为正一品和从一品;明代左柱国、右柱国为正一品,柱国为从一品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上柱国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·司勋郎中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勋一十二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·凡勋级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勋一十阶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一·稽勋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典豫袍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豫王府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参见“典袍”。

  • 东西库

    官库名。宋置,属左藏,见“左藏署令丞”。

  • 延资库使

    使职名。唐宣宗大中三年(849)改备边库为延资库后置,初以度支郎中判,四年以宰相判,掌收纳度支、户部、盐铁三司钱物。五代后梁太祖时,以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。官名。唐置,为延资库长官,以宰相兼任

  • 大农令

    官名。秦置治粟内史,掌国家钱谷财货等财政收支、汉初沿置,至景帝后元年 (前143)更名大农令。省称“大农”。秩中二千石,有两丞。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更名大司农。属官有太仓、均输、平准、都内、籍

  • 搜粟都尉

    官名。西汉武帝置。属大司农,职掌农耕及屯田事宜,不常置。官名,也写作騪粟都尉,汉武帝置,不常设,属大司农,掌征收军粮、在军屯中推行代田法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

  • 掌舍

    官名。① 《周礼》天官属官。下士爵。《周礼·天官》: 掌舍“掌王之会同之舍,设梐枑再重,设车宫辕门,为坛壝宫棘门,为帷宫役旌门。无宫,则共人门。凡舍之事则掌之。”② 小吏。宋朝三馆置。一人。掌有关细务

  • 左西曹

    官署名。晋朝司徒府特设属曹,位在诸曹上。南朝沿置。长官为掾。

  • 乌古敌烈统军司

    官署名。辽始置于道宗咸雍四年(1068),设统军使、都监等职。金初沿置,天德二年(1150)升为招讨司,又称东北路招讨司,迁治所于泰州(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,一说故城在今吉林洮安县四家子村古城)。

  • 东羌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护东羌校尉,西晋改此名,掌居于雍、秦、梁等州羌族的事务。领兵,下设东羌督、猎将等部属。晋多以将军或西中郎将等兼领,有时亦兼秦州刺史。四品。南朝宋末以拜宕昌王梁弥机(羌族),齐、梁时由其子

  • 天坛斋宫

    奉宸苑所属机构。清置,以奉宸苑郎中一人兼管,下设值年员外郎一人,苑丞二人,苑副二人,掌斋宫的陈设、洒扫等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