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次等司

次等司

西夏第二等官衙。包括殿前司、御史、中兴府、三司、和尚功德司、出家功德司、大都督府、皇城司、宣徽院、内宿司、护法功德司、閤门司、御庖厨司、匦匣司、西凉州等。用十五两铜镶银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校坊丞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属少府。东晋省。官名。西汉时将作大匠的属官有左右前后中校令丞,主管工徒之事。东汉时省为左右校令丞,三国魏并左校令的职掌于材官校尉。西晋把主工徒之职从材官校尉中分出,仍置左校令,隶属于少府

  • 招讨副使

    官名。见“招讨使司”。

  • 典翰局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太子东宫六局之一。洪武二年(1379)始置,设局郎一人,丞一人,以宦官担任,掌司文翰。二十八年罢。

  • 皇史宬

    明清收藏历朝实录、宝训等书之处。在紫禁城东华门外迤南、太庙之东南。明嘉靖(1522—1566)时始建。清仍之。凡实录、圣训、方略、玉牒等书修成后皆送此保存,由内阁满本房掌管。设守尉三人,正七品; 守吏

  • 右典军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中、左、右典军,掌宿卫禁军。为皇帝身边亲信之臣。张休以侍中、羽林都督,平三典军事。官名,三国吴置左中右典军,掌宿卫禁军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休传》:“及登卒后,为侍中,拜羽林都督,平三典军

  • 送伴使

    见“馆伴使”。官名。见“馆伴使”。

  • 务司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北洋政府改庶政司置,属外交部,其职掌为:一、政治交涉;二、地土国界交涉;三、公约、保和会、红十字会;四、禁令裁判、狱讼交犯;五、在外的本国人关系民事、刑事法律问题;六

  • 提举南京榷货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掌发卖香茶盐引。宣宗贞祐四年(1216)置。设提举、同提举、勾当官,秩从五品、从六品、正九品。官署名。金宣宗贞祐四年置,掌南京专卖之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提举南京榷货司》。

  • 僧会

    官名。管理佛教事务之僧官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于各县僧会司,县各一人,为僧会司长官。品秩未入流,设官不给禄,颁发度牒。掌领一县之僧人。清沿明制,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僧人充补,移咨吏部注册。清朝

  • 太子左内率

    官名。隋朝始置,员一人,正四品上,掌领东宫备身以上禁内侍卫,供奉兵仗,有长史、司马及仓、兵曹参军事,铠曹行参军,又有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、备身等官属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降为正五品,千牛备身改为司仗左